80%的终端服务和覆盖要仰仗二批代理商,由此可见其作用难以替代。
传统渠道的分销流程是厂家——代理商——二批——终端,部分产品在“二批”的下游还会有“三批”出现。由于国内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各个区域消费特点、消费习惯、经济发达程度等诸多方面呈现出极大差异性,这决定了传统渠道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会存在。
在“终端为王”营销理念影响下,代理商纷纷插手终端,跟风过后发现,过度竞争形势下去抢夺有限的终端资源难度很大,而且增长的利润也难以抵消费用的增长。于是,近年来代理商纷纷重拾“二批”。
代理商为什么要依靠“二批”?因为任何一个代理商都不可能完全覆盖和服务所辖市场的所有终端,能够覆盖和服务的也只是有一定规模、影响力、地理位置较好的终端,这部分终端也只占全部零售终端20%左右的比例。
那么,剩余80%的终端的服务和覆盖通过什么解决?代理商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因为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管理资源。
目前,中国还没有任何一家代理商具备能够整合以上资源的能力。这个时候,“二批”的作用和意义就凸显出来了。“二批”实际就是代理商或者厂家因为自身管理和服务无法延续而产生的,只要市场上存在大量的终端,“二批”就有存在的必要,“二批”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为什么总“砸价”
为了短时间内回笼资金,使财务状况恢复正常,二批商不得不进行“砸价”。
“二批”在资金实力、观念、规模、管理、信息获得渠道等多方面无法与代理商相提并论,而且很多二批代理商因为想获得利益最大化或者是下游终端的需要,通常会在一定区域共同分销若干个不同产品类别。当二批代理商出现库存压力过大,现金流不畅的情况,其首要选择就是消化库存回转资金。
因为二批代理商不可能因为某个产品类别、某个品牌将自己有限的周转资金处于占用状态,所以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砸价”。二批代理商砸价是为了短时间内回笼资金,使其财务状况恢复正常。
另外,由于受渠道两端的挤压,“二批”不具备核心优势,也不掌握核心资源(比如产品的代理权、强势终端等),这些注定了这个群体的不稳定,也注定了他们短期获利的心态。因此,渠道环节窜货和砸价现象难以杜绝。既然代理商离不开“二批”,那么代理商该如何管理“二批”,杜绝这个“价格杀手”扰乱市场与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