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大连油脂市场增仓破位下行,弱势尽显。天气炒作仍不能帮助油脂价格回暖,反而压制油粕比继续向下。新作美豆的增产预期以及国内油脂供应宽松、下游消费清淡均令油脂价格承压。
近期,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供需报告整体利空豆类,报告出台前市场普遍预期在出口和压榨需求向好的背景下,新作结转库存或向下调整。另外播种期主产区雨水过多导致播种工作被迫后延,而且6月之后中部平原降雨稀少,亦令作物承压,新作单产或受到不利影响。但是,最终7月报告中,陈作库存维持在1.25亿蒲式耳,新作播种面积根据6月末的种植面积报告上调至7770万英亩,单产也与此前预期保持一直,仍为44.5蒲式耳/英亩,2013/14年度美豆期末库存上升至2.95亿蒲式耳,库存消费比相应上升至9.05%。
美国产区天气良好
目前美国产区大部土壤墒情良好,干旱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地区。6月之后中部平原南部雨水稀少,令土壤水分加速散失。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截至7月7日中部平原南部的内布拉斯加和堪萨斯墒情差和非常差的比重分别为53%和68%,而十年均值分别为37%和39%,新作播种以来,上述两个主产州始终未能摆脱干旱的影响,预计墒情的缺失已对作物生长带来压力。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截至7月14日当周美豆优良率为65%,中部平原的干旱已有所体现。
但是,中部平原并不是美国最为主要的产区,按新作播种面积排序,上述两州分列第五和第十位,面积总和占总面积的11%。截至本月12日,上述两州的土壤墒情较历史均值偏低80~100毫米,而第一大产区中北部土壤墒情良好,正常至偏多60毫米,东南部产区土壤较为湿润,墒情偏多100~160毫米,三角洲西部略有干旱,东部正常至偏湿润。因此,截至目前美国产区天气条件整体尚有利于作物生长,干旱地区有限,而且本年度大豆高产区玉米带地区大豆种植比例增加,也为单产提供一定保证。天气预报显示,未来产区降雨有限,而本月下旬除中部平原外产区将迎来大范围有利降雨,预计短期内天气炒作将趋向温和。
进口大豆供应压力重燃
今年1~3月巴西大豆上市之初受到物流问题困扰,各月出口量均不及遭遇历史干旱的2011/12年度同期水平。4月之后外运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出口数量激增,4月出口超过700万吨,5月更是接近800万吨。通常6~7月出口量在400万~500万吨,在大规模增产的背景下,6~7月出口有望超过历史区间。根据油世界的数据显示,3~6月南美G5出口量较去年同期增加781万吨,而2011/12年度南美增产2800万吨,后期供应或长期保持同比增加态势。
国内港口库存持续走高,供应压力再次显现。5月之后随着进口大豆集中到港,港口大豆库存也转入上升通道,国内原料供应响应增加。通常国内月度压榨量在480万~580万吨,库存一旦超过550万吨之后将对国内油粕价格产生明显压力。根据天下粮仓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12日,港口大豆库存总量上升至540万吨,后期到港数量或进一步增加,预计7月总进口量在739万吨左右,至本月末库存数量或上升至620万~670万吨,接近历史峰值。目前国内商业豆油库存在100万吨左右,较为适中,但近期豆油现货成交清淡,夏季亦是棕榈油替代其他油脂品种的高峰期,目前现货压榨在盈亏平衡点附近,后期随着开机率的上升,豆油供应压力也将逐渐显现。
豆油进口成本下跌,亦令豆油价格承压。贸易融资模式的兴起,使得油脂油料进口倒挂已成常态。通常油脂的进口倒挂幅度在400~500元/吨,近期国际市场豆油价格快速下挫,进口成本较大连1月盘面升水仅有50~180元/吨,预示后期豆油进口将有所增加,令豆油承压。
棕榈油供应保持宽松
国内棕榈油供应在今年4月达到顶峰,当时港口库存数量超过150万吨,而后随着进口数量的稳步下滑,供应步入去库存周期,但是由于下游消费清淡,去库存速度始终表现得较为缓慢,目前库存已下降至123.5万吨,仍显宽松。国际供应压力也在2月之后的连续去库存之后达到相对适中水平,6月末马来西亚库存降至165万吨。但是,穆斯林斋月已于7月中旬进入斋月,随着斋月需求的减退,主产国棕榈油库存或再次回到上升通道。而且,7~9月通常是棕榈油季节性增产的旺季,月均环比增产速度在7%左右。中国和印度食用油脂库存高企,亦不利于后期棕榈油出口业务。
美豆产区整体天气条件较为理想,中部平原干旱面积有限,因此增产预期并未受到太大干扰。国内油脂供应保持宽松格局,7月进口大豆到港量继续增加,国内原料供应越发充裕,令国内油粕价格承压。油脂基本面整体利空,而且期货市场连日增仓下行,弱势格局短期内难以扭转,豆油主力1401合约下方第一目标位706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