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鸿运资讯-东莞厚街寮厦外贸鞋批发

2011-09-03 11:260
  看着本日的寮厦,不相识的人绝对想不到,60年前的寮厦村只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县里一个极不起眼的小村。寮厦村党支部布告方贺成说:“已往的寮厦被人叫做‘寮烂’村,谁家嫁女儿都不会乐意嫁到这个地方来,因为太穷了。”

  这个本来落后的村,在寮厦人的费力搏斗和开心下,颠末60年的生长,在两平方公里都不到的地方,作育了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4.5亿多元的骄人结果。

  小档案

  寮厦村

  寮厦村位于厚街镇中间区的东北部,与S256省道、厚街大道相邻,地理位置良好。寮厦村占地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200多人,常住人口20000人。

  村委会下辖有3个村民小组,现在有大企业5家,大部门以鞋类为主。团体企业23家。别的另有4家外资企业。

  纪事

  童年影象 旧时的寮厦小学只有60平方米

  公祠里分出一部门房间,一边作为村里敬拜的场所,另一边则改做了当时的寮厦小学。村民方伯说,当时间一边上课读书,一边可以听到敬拜乐曲的声音。

  2009年7月28日午后,微风轻拂。64岁的方伯是土生土长的寮厦人,他与儿时的玩伴正坐在村委会的那株芒果树下乘凉。方伯仰面看看有着120多年树龄的芒果树,树根心如乱麻,老干特立。他清楚地记得,60年前,村里的大人们在万六方公祠(现寮厦村村委会地点地)看粤剧的景象。当时通往公祠的路只有一条不够一米宽,天晴飘尘土,雨天踩泥泞的小土路。

  1949年的一天,刚满4岁的他被父亲带去公祠看粤剧。当时,大人们都拿着小板凳坐在公祠前,而他则和其他孩子一起在树下追逐嬉戏。

  几年后,公祠里分出一部门房间,一边作为村里敬拜的场所,另一边则改做了当时的寮厦小学。

  “当时间,村里通常满一周岁的孩子都要抱来这里点灯。”方伯说,当时间一边上课读书,一边可以听到敬拜乐曲的声音。

  这所当时由公祠改做的寮厦小学占地60平方米,最多只能容纳100名左右门生。到了1992年,寮厦小学占地面积已经扩至2045平方米,门生人数也增至近三百人。现在,该村拥有寮厦东方幼儿园、小牛津外语幼儿园以及艺园学校(民办学校)等多所学校。

  经济生长 1985年村里来了第一家港商投资

  颠末十多年的工业变革,“三来一补”企业的大量进驻,对付村民来说,最直观的便是:外来务工者多了,村民出租屋的买卖火了,村里经济收入上去了,村民分红出现了。

 上世纪80年代初,寮厦村经济生长渐渐由农业向工商业变化。

  不少港商、台商来村里投资办厂,毛织厂、手袋厂等相继创建。寮厦村里也鼓起了一股打工热潮。

  1985年,寮厦村第一家港商投资的毛织来料厂进驻,十多台毛织呆板从香港运了过来。工厂就设在一个面积连400平方米都不到的瓦房里,有十多个工人。

  时年30多岁的伦叔说:“那个来投资的港商,当时听别人说是旋里探亲,宛如在村里待了几天后,就决定投资了。”

  伦叔当时对进工厂打工有着浓重的兴趣。“当时他们每个月都能有200~300元的收入,比我们种田的好多了。”想进厂里打工的他,却遇到了家里的阻力。伦叔的弟弟当年正在当兵,而妹妹还在读书。要是伦叔进厂打工,家里就缺少了种田的劳力,以是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村里其他同龄人进厂打工。

  两年后,村里有了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随着经济的不停生长,80年代末期,村里开始引进“三来一补”企业,渐渐实现了生长初期资金的积累,完善了根本办法。

  颠末十多年的工业变革,“三来一补”企业的大量进驻,对付村民来说,最直观的便是:外来务工者多了,村民出租屋的买卖火了,村里经济收入上去了,村民分红出现了。

  伦叔说,村民的收入大多由三部门组成:一是旧屋出租,二是事情收入,三是村里分红。日子过得蛮润泽的。

  寮厦村党支部副布告方启康追念起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寮厦村生长史,叹息地说:“由于临近厚街镇中间,地理位置好,曩昔只要建好厂房,天然就会有大批的企业来到村里谈办厂的事。”

 村容变革  昔日小溪变成了繁华街道

  彩云路相近的小溪,2008年蜕变成了一条笔直的大路,路中间多了休闲带,种上了花草树木。树下有可供人苏息的石椅。街道两边还多了不少商店,车辆往来也比曩昔多了。

寮厦村彩云路曩昔是一条土路。2007年,寮厦村耗资600多万元对这条路举行全面升级改革,改革后全长3公里,全段接纳沥青铺设,中间还构筑休闲地带,这条路告成改革成了寮厦村改进交通环境的代表之作。

  李梅(化名)是10年前从其他地方嫁到寮厦,从她来了以后,就不停的看着这个墟落在变革。从学校到村民文化广场;从一开始的小卖部,再到连锁方便店的垂垂增多。村里的变革,让李梅以为这个墟落在渐渐变得像城里。

  寮厦村有一条小溪,位于彩云路相近。薄暮时分,村里人都市在小溪边散步乘凉。2007年的一天,住在小溪相近的李梅和往常一样,准备抱着本身的孩子到溪边散步。这时,她发明溪边有许多构筑工人,而且另有人拿着图纸指着小溪探究着什么。她一问才知道,村里要在小溪上面修一条路。当时李梅还和爱人诉苦,这么好的一条小溪就没有了,以后连散步的地方都没有了。

  2008年,小溪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笔直的大路。路面用沥青铺设,大路中间还多了休闲带,种上了花草树木。树下有可供人苏息的石椅。街道两边还多了不少商店,车辆往来也比曩昔多了。颠末蜕变的小溪环境比曩昔更精美了,李梅以为来这里散步也比曩昔更满意了。

  “我们寮厦曩昔以耕耘为主,村里只有一条三米宽的小路与外界连通。已往别的村都把我们叫‘寮烂村’。因为太穷,女孩子都不乐意嫁到我们村里来。”寮厦村党支部布告方贺成谈起墟落的生长史,叹息良多。

  生长商业  吸引大量外贸鞋店进驻寮厦

  寮厦村从改革旧厂房为商业项目入手,生长了一批多业态的商业办法,鼓励开设品牌专业店和特色店,放肆生长餐饮、百货、文化娱乐业。 

  随着制造业的渐渐生长,2000年后,“三来一补”的企业布局带来了多方面问题,与其他镇街那些早一批生长起来的墟落一样,寮厦村土地利用空间已经到达极限。

  为了发挥土地的最大代价,寮厦村从改革旧厂房为商业项目入手,生长了一批多业态的商业办法,鼓励开设品牌专业店和特色店,放肆生长餐饮、百货、文化娱乐业。

  客岁金融海啸的到来,使得不少工业型产业村社经济面临紧张影响。“寮厦也有不少企业出现了问题,务工人员流失导致出租屋空置,给村民的收益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说起那个时间,方贺成一度有些发急。寮厦人逆流而上,将厂房改成铺面出租,利用村里鞋材鞋机市场的主打优势,吸引大量外贸鞋店进驻。

  从寮厦邮局路口进入寮厦村,沿着林荫路往村里走,路的两旁以及左右两边无数往里延伸的小巷子里,你会看到许多“外贸鞋”、“库存鞋”的招牌。

  今年年初,从四川来东莞做买卖的王晓燕(化名)和搭档在寮厦竹园路相近开了一家鞋店,卖一些库存鞋或尾货。她刚开店时,相近只有十多家店铺,几个月后,和她一样卖“库存鞋”“外贸鞋”的店面就增长到了三百多家。

  从最初零星几家外贸鞋店,到现在三百多家鞋店形成的范围,寮厦村党支部布告方贺成跟记者谈起该村现在外贸鞋市场生长强大的进程,本身也颇为吃惊。“随着外贸鞋这个市场的形成,村民的出租屋出租率出现出上升趋势,村民的店铺也都变得抢手起来,租金出现倍数增长。”方贺成说。  

  对话

  寮厦村党支部布告方贺成:

  让老百姓从转型升级中得到实惠

  东莞时报:从工业转型到商业,寮厦人做了哪方面的事情?

  方贺成:我们积极夺取这个片区6家工厂的支持和明白,议决和谐,告成转移出两家工厂到其他村、转移出1家工厂到惠州、毕业3家小厂,腾出厂房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客岁5月,经城建等有关部门检测之后,按专业市场模式投资配置。 

  东莞时报:厚街的鞋业村社并不算少,不少商家却对寮厦情有独钟,当时是怎样想到整合鞋业资源的?

  方贺成:寮厦村委向导班子颠末慎重思量,把村中间区的6家旧厂房,整合配置为鞋材专业市场。有两点理由:一是这6家企业都是生产五金、陶瓷、鞋材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噪音大,连续做工厂不切合,而生长商贸业却得天独厚;二是生长鞋业有根本,有空间。因为鞋业是厚街的三大产业之一,在我镇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而且我村及周边鞋材专业市场也根本上形成了气候,再加上“鸿运一期”鞋材市场在我村已告成运作一年多,项目生长势头良好,有进一步扩张生长的需求。

   观察

  寮厦是产生“古迹”的地方

  背朝黄土面朝天的村民、种田放牧,破旧的瓦房等等,这些传统印象中的墟落特质在寮厦村早已经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都市化。

  解放前,寮厦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革新开放后,工业迅猛生长,家家建新房、出租厂房坐收租金。这个进程,寮厦人用了50年时间来完成。

  从坐收租金,到走出墟落招商引资,得到乐购、龙运等大型企业的强势进驻,商业格局渐渐形成,寮厦人用了8年时间。

  有人说,这些其实都是昔日的光彩,大概不值一提。但正是因为寮厦人的这种昔日的根本,作育了本日的产业,

  在金融海啸到来时,寮厦外贸鞋批发仍然能逆流而上,利用自身鞋业市场优势,吸引周边商贸店铺前来投资策划,这样的地方并不多见。而寮厦人这次仅用了不到1年时间。

  他们从50多年生长的进程中,找到了重新高昂的要领。不得不说,寮厦是一个产生“古迹”的地方。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