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央行副行长:中国经济二季度复苏加速

2009-04-22 20:360
【核心提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周三称,中国经济已在去年四季度触底,一季度开始复苏,二季度和下半年会看到复苏加速.专家分析,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宏观部门还有充足的"弹药"。具体而言,新经济刺激计划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导读:
  央行副行长易纲:中国经济二季度和下半年复苏加速
  第三批中央投资最快5月份下发 规模或超1300亿
  中国经济锁定"保八" 新刺激方案"弹药"充足
  内地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悄然启动 将借鉴俄罗斯经验
  专家指出:石化振兴实施细则预计6月成稿7月出台

  央行副行长易纲:中国经济二季度和下半年复苏加速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周三称,中国经济已在去年四季度触底,一季度开始复苏,二季度和下半年会看到复苏加速.
  他是在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ISDA)第24届北京年会上用英文发言时做出上述表示.
  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创1992年有季度统计数据以来最低.今年中国政府的GDP增长率目标为8%.(路透社)





  第三批中央投资最快5月份下发 规模或超1300亿
  4月21日,据报道,目前管理部门正抓紧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计划,规模可能超过第一批的1000亿元和第二批的1300亿元。据消息人士透露,在推进前两批已下达项目投资建设的同时,中央将迅速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规模比前两批要适当大一些。第三批中央投资主要在二季度下达执行,投资领域继续围绕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 中新社发 刘怀君 摄
  据香港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称,国家发改委已于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后紧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尽快上报符合条件的第三批中央投资项目,预计相关资金最早将在5月上旬陆续下发,规模或超1300亿元。
  据香港《文汇报》消息,据悉,由于经济好转基础尚不稳固以及夏季利于投资施工等因素,第三批中央投资规模或将超过去年第四季度发放的第一批1040亿元,以及今年一季度发放的第二批1300亿元,而投资领域将继续围绕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
  报道称,中央4万亿投资计划提出,从去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央将累计新增1.18万亿元投资,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实现总投资约4万亿元,其中今年将新增中央投资4,875亿元,当前看来,还有较大空间。
  此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抓紧推进前两批已下达项目投资建设,立即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各省市发改委即加紧汇总当地项目,打算最晚下周前上报国家发改委,有的省市官员甚至连夜进京汇报项目。
  消息人士透露,第三批中央投资项目的要求与前两批条件基本相同,各地优先申报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在建或者今年能够开工建设的项目,各地申报的项目投资额原则上都在5000万元及以上。按照中央投资政策,那些扩大出口能力、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综合利用资源、节能环保有显著作用的项目,将优先获得中央投资。
  据了解,此前两批中央投资已全部落实到建设项目,而今年余下的3500多亿元中央投资也计划加速落实,早落实,早见效。(中新网)
中国经济锁定"保八" 新刺激方案"弹药"充足
  一季度经济数据悉数出炉,尽管部分指标透露出"暖意",但今年经济整体形势仍然严峻。从管理部门近期的表态来看,"保增长、扩内需"的措施不会松动。有财经官员已明确表示,5万亿不是今年信贷上限。管理层可以调控的"弹药"依然充足,未来如果经济复苏速度慢于预期,管理部门将适时推出新刺激方案。
  与去年四季度相比,目前显示经济触底回暖的指标有所增多,这尤其体现在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上。比如,一季度新增信贷规模达到4.58万亿元;PMI指数连续四个月回升并超过50的景气临界点;今年以来A股市场先于实体经济回暖,并成为全球股市为数不多的亮点。
  但从宏观经济的一致和滞后指标来看,复苏迹象有待确认。今年一季度,GDP和CPI的同比增速都处于继续下行区间;工业增速为5.1%,仅为近三年来平均增速的三分之一左右;财政收入同比下降8.3%,距年度增长8%的目标尚远。值得一提的是,尽管3月份外贸、工业增速有所好转,但由于时间短和幅度有限,目前尚无法判断这究竟是趋势性好转,还是经济减速周期的正常波动。
  做好经济应对预案,适时出台新刺激措施,一方面是由于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提高相机抉择能力的需要,另一方面则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经济形势变化的复杂性。专家认为,我国去年出台4万亿元投资以及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一揽子计划,是基于今年净出口能保持10%以上增速的预测。如果外需恶化程度超过预期,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下降,则实现"保八"目标的难度将有所加大。相应地,应该及时对经济扩张方案进行加码。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宏观部门还有充足的"弹药"。首先是继续落实先前出台的扩内需一揽子计划,在推进前两批中央投资项目建设的同时,抓紧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继续公布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细则。当前的经济形势已经证明,这些措施出台的速度快、方向准、效果实。继续予以贯彻落实,有助于进一步夯实经济好转的基础,提振经济信心。
  未来如果出台新的经济刺激计划,首要目标依然是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同时也应力求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因此,新刺激方案在着力点和方式上与已经出台的一揽子计划可能有所不同。
  首轮经济刺激措施侧重于加大政府投资,新刺激措施则可能重在激活民间投资和促进消费增长;首轮刺激措施偏重于钢铁、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新刺激措施可能惠及新能源、生物制药、信息通讯以及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首轮刺激措施通过大幅度降息减税,以尽快扭转经济下滑势头。新刺激措施可以通过结构性减税,调节市场资金供求,使刺激措施更直接地落实到支持实体经济运行上。
  具体而言,新经济刺激计划可以包括以下方面:落实支持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政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刺激民间投资和区域经济发展,提高财政乘数效应;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促进就业;努力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继续完善创业板新规等政策,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复苏提供金融支持等。管理部门已经表示,密切跟踪经济形势,作好经济形势变化应对预案。这意味着,如果"保八"的阻力增加,新刺激措施就有可能择时推出。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即使二、三季度我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各项经济指标继续回暖,不必给经济刺激政策加码,宏观管理部门仍然可以在"调结构"上多做一些文章。比如,考虑推进资源税改革,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发展民间金融以及促进利率市场化。充分利用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速的同时提高增长质量。( 中国证券报)
内地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悄然启动 将借鉴俄罗斯经验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停滞多时的电力体制改革出现再度启动的信号。这次,俄罗斯的电改经验可能成为一个助推器。
  不久前,一场关于俄罗斯电力体制改革的座谈会在位于北京的国家电监会举行,参与俄罗斯电改的德勤集团相关负责人应邀到会,介绍俄罗斯电力体制改革及输配电改革的经验。
  "我们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需要借鉴外国的经验,而俄罗斯与中国在这一方面有很多相似性。" 4月21日,参加座谈会的国家电监会政策法规部副主任孙耀唯向本报记者解释说。
  而这仅仅是中国学习俄罗斯经验的"前期工作"。据孙耀唯透露,国家电监会还将组织考察团赴俄罗斯实地考察。
  所有这些取经行动,都旨在为即将到来的新一轮电改热身。本报获悉,由国家电监会、发改委、国资委各自领衔的电力市场建设、电价改革及主辅分离三项改革,均有望在今年获得进展。
  电监会北上取经俄罗斯
  2008年7月1日,曾垄断俄罗斯电力行业的统一电力公司(RAO)停止运营,旗下火电资产被拆分为6家电力批发公司和14家区域发电公司,参与市场竞争;输电资产中220千伏及以上的骨干电网由新成立的联邦电网公司所有;配电资产除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配电公司外,其余9家跨区域配电公司将在2010年后进行私有化,而电力零售业务仍由配电公司负责。此外,俄政府还成立了独立的电力系统调度公司。
  由于体制转轨和金融危机等因素,俄罗斯电改进程较预期有所推迟,但仍坚持完成了既定目标。这引起中国电改规划者们的注目。
  孙耀唯用三个"一样"概括中俄两国电改的相似之处--一样是在电力工业需要快速发展、经济改革处于转轨期的背景下进行改革;一样是幅员辽阔,具有区域性电力公司;一样是要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电力市场运行机制。因此,相比其它国家,俄罗斯电改模式对我国更具借鉴意义。
  为此,国家电监会正加紧研究俄罗斯经验。一个主要由电改课题组成员组成的考察团近期将奔赴俄罗斯实地调研。接下来还可能邀请俄罗斯电力系统人士来华介绍经验。
  借鉴普京电改"四板斧"
  俄罗斯模式中,调度独立设置被作为经验之一推介给中国电改的设计者们。
  德勤集团的俄罗斯分部作为俄罗斯政府和俄罗斯统一电力公司的财务顾问,参与了俄罗斯电力体制改革有关工作。该集团全球能源与资源行业主席克里斯?尼科尔森认为,俄罗斯在电网重组和调度独立等方面的做法可为中国电改提供参考。
  在中国,调度目前仍放在电网内部,电网企业既是买方又是卖方,这被认为不利于市场的公平开放。
  而在电监会看来,除改革方案外,俄罗斯推进改革的方法也有值得中国学习之处。
  "首先是政府主导,强力推动。"孙耀唯介绍说,俄罗斯的电力改革是自上而下组织和推动的。前总统普京亲自组织电力工业改革工作组,组成6个人的专家顾问委员会,并委托11家代表不同利益的单位提出11套改革方<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12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