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央行21日正回购1650亿元后,4月份公开市场有望实现净回笼。统计显示,同时考虑公开市场和调整准备金率,再除去春节因素的情况,从去年10月份以来,央行在4月份首次收紧月度货币投放。另外,市场人士称目前股市走势已相当"敏感",基金机构投资已初现"谨慎"态势:继本月新基密集发行后,5月新基发行骤减。
导读:
银监会拟出新规确保贷款流向经济
央行开始捂紧钱袋子 半年来或首次收紧月度投放
机构不看好 5月新基发行骤减
基金仓位已达牛市水平 弹药不足A股已经见顶?
"死猫跳"已创历史新高 反弹盛宴或步入终场
银监会拟出新规确保贷款流向经济
出于对信贷剧增"很大一部分并未流入实体经济"的担心,监管层正在考虑对激增的银行贷款采取措施。
新华海外财经昨日援引银监会地方机构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级官员的话称,银监会正在考虑出台规定,确保贷款用于实体经济,比如政府的刺激项目,而不是用到了资产市场或是银行存款。银监会发言人周一也证实,草案正在内部传阅征求意见。
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前3个月,银行业新增贷款4.58万亿元,几乎与2008年全年的新增贷款相当,相当于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约70%。而新增贷款中有很大一部分(1.48万亿元,约占三分之一)是短期票据融资,这种贷款的对象通常是急需营运资金的企业。很多分析人士说,有证据表明企业申请短期贷款,只是又存入银行赚利息。他们说,一部分信贷还流入了股市和地产市场。
上述高级官员称,拟议的新规定旨在预防出现这类问题;他还说,政府不打算对银行贷款数额设置新的行政性限制。新规定有可能会是正式公布的文件,也可能是向银行主管口头传达的非正式指示。
未来几个月监管层如何管理信贷流动将对中国的增长路线至关重要。显见的是,如果让信贷进一步增长,有可能增大金融风险。而另一方面,如果信贷急剧减少,则有可能使刚刚显露的好转势头停顿下来,这更不是监管层想看到的。
就在上周,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也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应对危机冲击的长期性,高度关注银行放贷冲动下的风险隐患积累。
刘明康说,他担心银行没有对贷款人进行适当的核查,向少数偏爱的客户放贷过多,发放了太多的短期贷款。 ( 东方早报)
央行开始捂紧钱袋子 半年来或首次收紧月度投放
央行21日正回购1650亿元后,4月份公开市场有望实现净回笼。统计显示,同时考虑公开市场和调整准备金率,再除去春节因素的情况,从去年10月份以来,央行在4月份首次收紧月度货币投放。
4月份公开市场将实现净回笼
21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两期正回购操作,交易量合计1650亿元。其中,28天期正回购650亿元,中标利率0.90%;91天期正回购1000亿元,中标利率0.96%亿元。两期中标利率均继续持平。
4月份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明显加大回笼力度。统计显示,央行在第一周(实际交易周为半周)净回笼220亿元;第二周净回笼600亿元;第三周净回笼180亿元;本周到期资金1940亿元,周二已回笼1650亿元,鉴于4月份以来的3月期央票发行量最低也在750亿元以上,本周无疑也将实现净回笼。
另据统计,4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为7760亿元,截至21日央行已回笼7150亿元,仅余610亿元可供对冲。因此,只要本周四的央票发行量超过610亿元,即使不考虑下周的操作,4月份也肯定实现净回笼。而如果根据最近每周超过2000亿元的净回笼量预测,本月净回笼量有望超过2000亿元。
半年来或首次收紧月度货币投放
去年下半年,随着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国内经济环境随之恶化,央行适时调整了货币政策,由之前的"从紧"转向"适度宽松"。据统计,同时考虑公开市场和准备金率双重因素的条件下,央行整体数量对冲操作于2008年10月份正式由净回笼转向净投放。之后,除2009年2月份外(春节因素),央行始终保持了净投放的货币政策。
需要说明的是,今年2月份公开市场发生3475亿元的净回笼,但其主要是春节因素所致。一般情况下,央行都会在春节所在当月大幅投放货币,而在下一月冲回。因此,2月份的净回笼并不能说明央行在主动收紧流动性。
2009年4月份情况则有所不同,当月的净回笼是在1季度信贷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产生的。1季度我国新增信贷余额达到4.58万亿元,超过全年5万亿下限的90%,其中3月份更是暴出1.89万亿元的天量。
与此同时,银行系统内的流动性依然泛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0.84%,环比下降0.03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0.84%,环比下降0.02个百分点。0.84%的货币市场利率,仅比0.72%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水平高出0.12个百分点。
银行信贷短期内爆发式增长,给经济增长带来明显刺激作用的同时,也必然给未来信贷稳定性、安全性带来一定隐忧。货币当局有必要在流动性投放节奏上做出适当的调整。而加大基础货币回笼力度,从银行系统内适当收回部分流动性,引导短期利率适度回升,是抑制信贷过度增长的有效方式之一。
另外,从目前来看,随着信贷放量和经济回暖信号的逐步放大,分析机构和市场人士均已对二季度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不再抱有预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4月份的公开市场净回笼有央行主动性因素在内,央行或将自2008年10月份以来首次在月度数量对冲操作中实现净回笼。
未来流动性有望继续保持充裕
从货币市场利率水平来看,央行的政策微调显然已经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国货币网数据显示,4月21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0.8572%,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0.8664%,均较3月份有所上涨。
不过,仅从货币回笼力度加大、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上升来看,并不能得出央行将全面收紧流动性的结论。与此同时,未来流动性有望继续保持适度充裕。
首先,从公开市场操作的期限结构来看,截至目前,央行的正回购和央票操作分别为28天期、91天期和3个月期,均属于短期调剂性操作。因此,今年以来回笼的资金,都将在年内以后的月份再度释放出来。从全年总量上来看,央行回笼力度并未明显加大。
其次,从货币市场利率来看,虽然近日稍有回升,但各期限品种,特别是R001等主流品种的利率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这说明银行间系统内的资金仍然较为充裕。
第三,从货币政策来看,目前的调整属于短期的、温和的,央行并未动用如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等更有力度的货币政策工具,因而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
经济复苏过程中,激励政策需要保持持续性,以避免经济产生大起大落。此前货币政策委员会也明确强调,未来包括货币政策仍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因此,经历央行适度调整后,未来市场流动性充裕状态仍有望继续保持。(.中.国.证.券.报)
机构不看好 5月新基发行骤减
昨日股指小幅下挫,对此,市场人士称目前走势已相当"敏感",基金机构投资已初现"谨慎"态势:继本月新基密集发行后,5月新基发行骤减。而四川投资者对市场仍较为乐观,偏好投资老基金。专家认为,新基老基的投资选择,关键还是看市场。
市场敏感5月新基发行骤减
4月堪称新基发行小高潮,数据显示,4月先后成立的7只基金合计募资额高达201.1亿元,目前正在发行的新基金还有8只。可惜的是,这波热闹恐怕无法长久,"现在是大盘向上或向下最敏感的时候",市场人士表示。而基金公司也开始偏向发行风险性较小的基金。从债基、货币基金的发行情况中,不难发现此迹象。上周,华安强债成功募集资金逾27.5亿元。而昨天,友邦华泰货币市场基金也作为近期内即将发行的唯一一只新货币基金,进入市场。
未来情况究竟如何,多数基金公司都不乐观。正在进行比例限额申购的上投摩根中小盘股票基金经理董红波就表示,二季度可能将会继续延续震荡运行的格局,其中,宏观经济复苏的程度、流动性充裕维持的时间以及政策的取向将会成为关键影响因素,此外,投资者对未来预期的变化及外围市场运行状态也会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看好小牛市四川人仍爱老基
"小牛市"到头了吗?与基金机构的谨慎相比,四川投资者仍持乐观情绪。"牛市买老基,熊市买新基",这句在基金圈里流传的经验,也体现在了这波"小牛市"中。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就四川而言,几大国有银行的基金发行综合情况都一样,申购老基的人数比新基略多。
新基败给老基,跟去年年底相比,不仅老基受青睐,新基也较受关注。不过,总的来说,还是不敌老基,不管是债券型、配置型还是股票型基金,每只在四川的销量也就两三千万,只是每只基金的散户和机构申购的具体比例不同。总的来说,"不管新基老基,市场并未回暖,基金投资者并未出现明显好转",正在发行基金的某上海基金公司华东区渠道管理人说。
新基老基如何选还是看市场
那到底是买新基好,还是老基好呢?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庄正认为,新基老基各有优势,选择要依据具体情况。他告诉记者,选择新基金在费率上比老基金是有优势的,不过上涨市场中新基金又比老基金有明显的仓位劣势,另外新基金募集期市场仍在上涨的话机会成本还挺大。所以基民买新基金合算还是买老基金合算关键要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市场是上涨还是下跌,目前的上涨市场中老基金显然是更合算。(华西都市报)
基金仓位达牛市水平 弹药不足A股已见顶?
天相投顾最新的基金研究报告显示,上周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1.42%,再创今年以来新高,已经达到上轮牛市的基金仓位水平。有机构认为,基金仓位水平较高,大幅增仓的空间已经不大,获利丰厚的行业和个股后市遭减持可能性高,A股本轮涨势或将难以为继。
天相投顾的报告显示,上周基金平均仓位为78.04%,相比前一周上升0.24个百分点,连续三周保持高仓位运作。其中仓位超过90%的基金数量高达67只。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