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第二品牌的营销哲学

2011-07-03 12:510
  前言:

    目前的红海市场竞争充分,但很多后进品牌不甘心承认自己是第二品牌,但不少行业中已经有了公认的第一品牌——著名营销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大方承认自己就是第二品牌,第二品牌好过模糊不清的所谓“领导品牌”。在很多行业,处于非领导地位的企业如果能调整思路,根据行业特点制定战略、战术,成为行业第二品牌,将有巨大的获利空间。

    从赢者通吃,到定位法则,再到第一规律——仿佛都在说第一名的好,杰克·韦尔奇说:“GE的每一个下属公司,都必须在其领域内数一数二,否则,我们就会卖掉或关闭它。”中国台湾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概念中,有一种叫“第二哲学”的说法,就是不做第一,不做第三,而只是紧紧跟在排名第一的后面做第二,瞄准机会再冲刺第一。或许是暂时不愿做“出头鸟”,或许是想挂在后面搭个便车,但最终是没有一家会甘居第二的,第二也只是个过渡。所以,在谭小芳老师看来,做第二名,有时候也是一种智慧!

    大道理谁都懂——因为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身处一个明星当道的时代中,只有明星,而且是全球性明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品尝到胜利的美酒。迈克尔·乔丹只有一个,第二名,尽管天分可能相差无几,但也只能拿到1/10甚至1/100的收入;IBM也只有一个,无论环境怎样,IBM始终能够“我自岿然不动”,而第二名HP、第三名COMPAQ,却要用合并的手段度过经济难关。

    日益发达的交通和通讯设施,和正在成熟的网络经济时代,正在改变人类的生存状态,也使得企业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残酷。第二也好,第三也好,只有先生存、找出路,才可能再谋发展。毕竟登上塔顶浪尖的企业少之又少,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在第一、二名的光环外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无疑是更现实的解决之道。

    有这样的一个案例让我颇为感动和认同。说某地有两家重量级的公司,经营同样的业务。有个大客户,都是两家共同争取的对象,但最后因为种种人为因素(资源关系啊、人情关系啊之类),该客户选择了公司A。事后,B公司在与该客户的对话中撂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会一直等下去!

    听起来惊心动魄,仿若无声惊雷!题中之义不言自明,我们承认这一轮的失败,你们选择了我们的竞争对手,但是我们会坚持下去,等着你们回头——有比较才会有选择,等你发现A不能满足你们的要求时,我们会是最好的替补!我们自信你们最终会回来,我们的服务一定会比他们好!

    在这次交锋中,我自认是落后的第二名,第二名的策略,在争取之外还有等待的工作。第二名吃的不是嗟来之食,不是残羹冷炙,第二名获取的往往还是最忠实的客户和资源。所以,第二名一定是虚怀若谷,竞争者的眼里不应该是敌视,而是包容和海纳百川,第二名的姿态是紧步追随,前者的参考足以让你从容应对众多复杂的事端,也更容易让你看出前者的破绽和劣势,也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轮回中改善、提升而趋于完美,使得客户最后自觉的改变选择。所以,谭小芳老师认为,作为中小企业,多为第二名,甚至更次的排序,但一定要坚持,让第一名和领先者如鲠在喉,寝食难安。

    再说了,第一个进入市场的新产品一定能打开市场或优势长存吗?不一定。因此,第一个进入市场的优势并不是投资者的绝对评价指标,投资评估主要还是看:潜在市场规模有多大?市场利润何时能实现?所能拥有的核心资源能力与持续创新的能力如何?领先创新者只是时间与速度上略胜一筹,除非这个创新产品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知识产权以及进行持续创新,否则很难形成进入屏障,而跟随者必将瓜分市场,甚至借助巨人的肩膀获得更丰厚的利润。

« 上一页 1/3 下一页 »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