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金融时报:A股正崛起于国际资本市场

2009-03-19 01:500
 导读:
  金融时报:中国股市正崛起于国际资本市场
  社科院:2009年中国股市可望震荡上行
  刘纪鹏:第二轮经济刺激计划从提振股市着手
  李大霄:牛市到了 中国股票率先走强

  金融时报:中国股市正崛起于国际资本市场
  最近几年中,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要达到或者接近50%。即便是金融危机肆虐、世界经济增长普遍衰退的2009年,中国仍有望保持8%的高增长,在世界经济增长中扮演火车头角色。这种经济增长趋势和经济总量的持续提升,决定了中国股市将逐渐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股市正在以卓尔不群的个性走势,显示着崛起的力量。
  从2008年10月28日探底1664点至2009年3月17日收盘2218点,上证指数上涨33.2%,深圳成指上涨50.4%。而这个涨幅竟然是在全球股市风雨飘摇,美国股市迭创新低背景下取得的。中国股市一枝独秀,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喜悦,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中国股市的悄然崛起。
  之所以认为中国股市正在悄然崛起于国际资本市场,判断依据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通常,一国股市的崛起并获得话语权,离不开其赖以存在的本土经济基本面的强力支撑;同时,一国股市能否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最终崛起并牢牢掌握话语权,更与其所在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及一国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密切相关。美国股市之所以一直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风向标,原因就在于美国经济能保持持续增长,且迄今仍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拥有众多世界级大企业,这些企业在美国股市上市,其涨跌起落反映的不仅是美国经济对这些企业的影响,更有全球经济对这些企业的影响,美国股市某种程度上充当了世界经济的"晴雨表"。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增长迅速,目前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显得举足轻重。中国不断提升的经济影响力,也在迅速提升中国股市在世界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仅如此,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的比重中逐步减少、影响力逐步下降,且发源于美国的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仍在强化这种趋势不同的是,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及其影响力的趋势是向上的。在最近几年中,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要达到或者接近50%。即便是金融危机肆虐、世界经济增长普遍衰退的2009年,中国仍有望保持8%的高增长,在世界经济增长中扮演火车头角色。这种经济增长趋势和经济总量的持续提升,决定了中国股市将逐渐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当然,中国股市的崛起同样离不开一批本土大型企业的成长。当前,中国企业频频出击海外,企业的逐渐跨国化,决定了这些已经在国内A股上市的企业必然会以自己在世界经济中不断提升的影响力来提升中国股市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股市悄然崛起于国际资本市场,也与去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有关。受金融危机冲击,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五大投行中硕果仅存的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公司也宣布转型为商业银行。与此同时,华盛顿互助银行的倒闭;AIG与花旗集团屡曝巨亏,在金融危机的漩涡中越陷越深……这些曾经是美国股市重要投资力量的大型金融机构陷入危机或自顾不暇,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由于信用缺失而无法恢复信贷功能、金融体系濒临瘫痪的状况,无疑影响了美国股市的全球影响力。不仅如此,花旗银行、美国银行、AIG等股价的巨幅下跌,也在迅速降低自身市值排名的同时,拖累着美国股市屡创新低,削弱着美国股市曾经拥有的辉煌地位。与此迥然有别的是,在最新的全球银行市值排行榜上,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位列前三名。如果不出意外,这三家银行2009年至少还能实现稳定的盈利。中国商业银行在全球银行中地位和排名的提升,以及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不仅使中国经济增长拥有了功能强劲、马力十足的"发动机",也推动着中国股市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地位的提升和话语权的提高。
  中国股市悄然崛起于国际资本市场,还与不断提升的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密切相关。2008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签署了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合28.29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此后,自2008年12月至今,中国人民银行又陆续与中国香港特区、马来西亚分别签署了协议互换规模分别为2000亿元人民币/2270亿港元和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3月11日,中国再次与白俄罗斯签署了互换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另据透露,中国已经与包括俄罗斯、蒙古、越南、缅甸等在内的周边8国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尽管人民币国际化仍需时日,但人民币东亚国际化的进程却在不断迈进。人民币地位的提升,大大提升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当然,中国股市能否最终崛起于国际资本市场,除了需要具备上述诸多要素外,还与整个中国股市能否顺利、平稳地完成大小非解禁下的全流通进程;能否在股指期货等金融工具和产品上不断丰富,让金融市场变得更为发达;能否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立上有所建树;能否在吸纳海外企业上市方面取得进展和突破等密切相关。只有中国股市产品丰富、市场层次多样、市场定价机制健全、上市企业海纳百川,中国股市才能在上述因素的支撑下不断崛起,并走向繁荣。现在,良好的开端已经出现,坚实的基础正在奠定,未来就看我们如何把握机会、加倍努力了。社科院:2009年中国股市可望震荡上行
  尽管受到宏观经济调控和次贷危机的双重影响,2008年中国A股市场延续了2007年末的下行走势,但依然保持相对活跃并从11月份开始回暖。随着各项扩张性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的显现,投资者信心逐步恢复,市场有望在2009年展开震荡上行走势。
  2008年A股市场运行的基本特点
  纵观2008年中国A股市场走势,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下一些重要特点:
  第一,股指大幅下调并于年末企稳。
  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达到创纪录的6124点以后,中国股市即进入下行阶段,2008年这一趋势进一步延伸。但这一时期影响市场下行的因素更加复杂,除了市场自身调整要求之外,政府为防止经济过热而采取的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使投资者产生了未来经济降温的预期,同时,监管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抑制股市走高的措施。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2008年A股市场总体下行。上证指数从2007年底的5261点跌至2008年底的1820.81点,跌幅达到65.39%。此间,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曾探底到1625点的年度最低点。2008年在全球主要股市的跌幅排位中,上证指数跌幅仅次于俄罗斯的MICEX指数,位于第二,远高于金融危机震荡中的美国和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英、法、德、日等国,因此,此轮A股市场的下跌,仅仅用国际金融危机是不能完全解释的。如果以美国道琼斯指数下跌的幅度29.42%为据来估算,假定2008年上证指数在5261点的基础上也下跌同等幅度,那么,其下跌的绝对数为1547.79点,上证指数的年末收盘点应当在3700点以上。因此,可以说,2008年的A股市场属于严重超跌范畴。
  受A股市场下跌影响,与2007年相比,中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和交易也跌幅下落。2008年境内融资减少了4386.58亿元,跌幅高达56.80%;其中,A股IPO的融资额从2007年的4590.62亿元减少到2008年的1036.52亿元,减少了3554.1亿元,降幅高达77.42%。与2007年相比,2008年的交易日增加了2天,但股票成交金额却从460556.2亿元下落到267112.6亿元(降幅达到42%),股票成交数量从36403.76亿股减少到24131.38亿股(跌幅达到33.71%),这些下落幅度都超过了2000年以来的任何1年。
  2008年总体下行的市场行情给投资者带来了比较严重的投资损失,但此轮的市场走势与2001-2004年的持续阴跌行情有较大不同。首先,2008年行情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对2006-2007年将爆发性行情的理性修正色彩。2007年前10个月上证指数上涨126%,最高超过6000点,这种上涨速度在全球股市都非常罕见,在中国股市历史上也不多见。虽然当年国内外经济景气状况较佳,股权分置改革基本结束,市场流动性充裕,但无论基本面发生如何重大变化,都不足以支撑股市以如此速度上升,更难以支撑股指继续上涨,股市向下调整是必然的。其次,2008年市场下行并没有引致成交量的历史新低,市场仍然保持一定活跃度。2008年上交所周均成交量351.6亿股,低于2007年的526.1亿股,但高于2005年(190.5亿股)和2006年(230.1亿股),是中国股市历史上周均成交量第二高的年份。交投活跃表明市场调整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投资者信心,场内仍然存在大量买盘承接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抛售,这是日后股市回暖的重要原因。第三,2008年股市调整的低点接近于2006年年末的水平,并没有严重损失掉2006年股市上涨的成果。如果舍去2007年股市爆发性行情所造成的指数虚高,那么2008年11月市场调整结束后,可以看作是承接2006年牛市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A股市场的走势受到欧美股市的明显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动荡在2008年下半年对于中国股市的影响日益明显。2008年欧美股市的走势对中国A股市场走势的影响有着加大的效应(这种影响的内在机理和机制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随着次贷危机的深化和欧美各国政府救市措施陆续出台,欧美股市的波动幅度加大。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经济衰退的预期对于股市投资者的心理影响逐步加强。自2008年9月份起,A股市场紧跟欧美股市的趋势逐渐形成,这成为A股自年初以来股指跌去60%以后继续下探的重要原因。跟随走势持续到年末后才逐步发生改变。事实上在A股市场提前进行了幅度远大于欧美市场的调整以后,部分上市公司的估值已经偏低,这个时候市场继续跟随欧美股市下探,缺乏基本面依据。
    第三,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008年中国股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和股本规模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上市公司从2007年的1530家增加到1604家,市场<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12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