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共进还是对抗
金融危机之下,美国总统奥巴马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需要海外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信心,而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又离不开美国经济的恢复。在这样的基础下,两国关系走向何方?
携手共进走出危机
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近日访华时宣布,现在是两国“积极合作”的“新时代”的开始。她出访之前在亚洲协会的演讲中就用“同舟共济”4个字来形容中美关系,而温家宝总理还特意将“如左右手”连上,强调中美关系就是要携手共进。金融危机或许会成为中美关系更进一步的理想契机。
金融海啸使美国对华的依存度大大增加,同样,中国经济回升也有赖于美国的复苏,相救如左右手,这是新时代来临的本质基础。希拉里日前公开表示,“若没有中美合作和共同领导,我不认为全球经济可以复苏。”事实上,美国目前议事日程中最重要的气候减排和对抗全球金融海啸也离不开中国的支持。
此外,希拉里通过北京之行还提升了中美战略对话的层级。她将中方多年强调的中美双方的“战略对话”的伙伴关系明确地表达出来,成为此次访问中最具有实质性的成果。此前,中美双方各种层级对话中最重要、层级最高的就是以美国财政部长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级的中美经济战略对话、美国副国务卿与中国国务院主管外交的国务委员的对话。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强表示,中国政府会欢迎希拉里·克林顿的和解姿态,美国意识到不可能一边批评中国,一边向北京寻求帮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庆四则表示,目前奥巴马新政府正在全面地应对国内大量的失业问题。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经济伙伴之一,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条件下,双方的合作不仅对双方有利,对全球都有利。
互相对抗转嫁矛盾
中美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存在不和谐的音符,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话题就是贸易逆差和人民币汇率。而美国国会日前通过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也为两国关系埋下了阴影。
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获得贸易优势;而“购买美国货”的条款也进入了华盛顿近8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北京强烈回应了盖特纳的指责,而“购买美国货”的倡议则引发了中国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指责。
近年来,随着美国对华贸易赤字的扩大,美国国会接到了40多个反华贸易法规提案,但它们都没有被采纳。有专家称,贸易摩擦将随着美国进入深刻衰退期和中国经济增长减速而涌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中国项目负责人埃斯瓦尔·普拉萨德则预测,中美这两个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可能在此次世界金融危机期间加剧”。但他认为,两国采取的任何对抗性措施都“几乎肯定会适得其反”,而且也会损害中美关系,并在许多方面对长远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猜想二
中俄:合作还是失衡
毫无疑问,在石油大跌和金融动荡之下,俄罗斯的经济现在一团糟,俄罗斯领导人也在试图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这对中国来说,究竟有多少机会?
各取所需提升合作
俄罗斯经济可以说与石油价格的涨跌密切相关,而“贷款换石油”正是金融危机背景下中俄两国的双赢模式。
2月17日,俄罗斯承诺未来20年向中国提供3亿吨石油,以换取中国向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提供250亿美元的贷款。
对于俄罗斯来说,此举一是可以立马得到巨额资金支持本国经济,二是可以借势减少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增加石油出口的渠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运表示,“如果俄罗斯能够开辟中国市场,它将在能源领域更加长袖善舞。”他认为,虽然每年1500万吨石油在俄罗斯2亿吨的石油年出口量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本次合作将从实质上推动俄罗斯能源输出格局的东移,其趋势性意义不容小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刘古昌近日则表示,石油大单展现了中俄双方通过合作克服金融危机的坚定决心,对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奇普拉科夫表示,200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增速明显放慢,第三、第四季度连续出现了负增长。要提高两国的双边贸易额,需要依赖两国在新领域的合作,其重中之重就是核电和大飞机的制造。
俄方别抱平衡打破
俄罗斯历史上就有重欧轻亚的传统,普京也多次强调“我们是欧洲人,将努力融入欧洲”。
此外,俄罗斯最近与欧盟、美国间关系出现和解迹象,不能排除俄罗斯为了本国利益,为了发展俄美(欧)关系,而牺牲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方面利益的可能。
俄罗斯当地媒体报道,俄罗斯总理普京与匈牙利总理久尔恰尼日前签署了240亿欧元的合作协议,于2015年前在匈牙利铺设天然气管道。
与此同时,俄罗斯外交部长也宣布,欢迎与北约重启合作,建立俄罗斯-北约委员会。
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也表示,北约准备讨论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出建立新欧洲安全系统的建议。
美国也选择在同一时刻向俄罗斯提出和解。美国总统奥巴马本月初致信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暗示只要俄方帮助制止伊朗生产远程导弹,美国或可不必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希拉里在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的首次会晤上,也代表各自政府同意在2009年内签署一份新的战略武器削减条约。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美关系现在有机会开启新的一页。他宣布,将于4月1日在伦敦参加20国峰会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见面。
俄罗斯科学院美国加拿大研究所所长罗戈夫认为:“发展同中国等主要东方国家的关系,才能增大同西方打交道的分量,而且正是这些国家把衰弱的俄罗斯,当作伟大国家和平等的伙伴。” 猜想三
中欧:双赢还是俱伤
派遣贸促团,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在困难形势下,以实际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与欧洲共同应对危机的立场。但在欧洲内部,保护主义的浪潮正在慢慢升起。
另辟蹊径争取双赢
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经济衰退让中国和欧洲国家的命运联系得更加紧密。而中国领导人和企业“走出去”的策略,既彰显了一种信心姿态,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调整。美国门窄了,是否可以转投欧洲?
不久前,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率领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在德国、瑞士、西班牙和英国一共签下约130亿美元的协议。一个月前,陈德铭所率领的贸易投资促进团还访问了瑞士,与瑞士ABB、豪瑞等公司签署了3亿多美元的采购和合作意向,主要用于进口中国国内需要的技术软件、先进电气设备和金属原料。
节能环保技术的合作对中欧来说,又是一个双赢的选择。陈德铭与瑞士联邦副主席兼经济部长洛伊特哈德就在中瑞经贸合作发展论坛上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立中瑞节能环保领域经贸合作工作组的备忘录》。
陈德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性挑战,务实合作是战胜危机的有效途径。贸易保护主义非但不能促进经济复苏,反而会加剧经济衰退。
贸易保护两败俱伤
然而,不可改变的一个事实是,作为欧洲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对欧洲的出口最多。贸易赤字在欧洲经济一片大跌的势头中,很容易成为挑起矛盾的导火索。
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截至今年2月初,全球反倾销案件总数同比增加了40%。纵观世界各地,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断涌现。在美国通过“购买美国货”条款后,欧盟许多成员国也通过提高部分产品进口关税、对一些进口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等措施,限制进口。
更寻常的一幕,是欧洲国家同时再向“中国制造”挥动了反倾销大棒。3月4日,欧洲钢铁工业联盟宣布撤回对中国冷轧不锈钢板发起的反倾销申诉。两周前,欧洲钢铁工业联盟向欧洲议会提交名为《中国钢铁行业中的国家补贴:国内和国际视角下的中国市场扭曲》的166页报告,指责中国政府通过补贴,人为降低中国钢铁行业生产成本,从而损害其他国家钢铁企业利益,扰乱了国际钢铁市场体系。此次风波虽平,但欧工联就表示,如果进口再度大幅激增,会在合适的时机再度发起申诉。随着欧洲经济进一步下行,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主义障碍依然会是中欧关系的重要隐患。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显然是一次实体经济危机。当问题涉及到实体经济的时候,不仅是贸易保护,就业保护和资本保护等新保护主义的形式也会出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政策会更多地受到国内政治和经济压力的影响。因此,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比预想的更严重一些。
中国前驻法大使梅兆荣表示,中国和欧盟在经济上现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依存度很高,双方经济有很大互补性,不能因为某些地方有了利益分歧或者摩擦,把大方向搞糊涂了,搞贸易保护主义,就会两败俱伤,双方都会得不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