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谁在推高气价?

2010-11-17 21:280
“要涨价还是要短缺”的纠结



  对于气价上涨,政府相关部门早有警觉,但在“千年极寒”的阴影下,为了调动供给企业的积极性,以加大供给,备战气荒,要制止涨价并不容易。



  “国内燃气价格偏低,因此2005年以来国内天然气等燃气的消费量就不断攀升,为了保证国内的需求,调动相关企业的积极性,调价是必然的。”有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



  来自易贸资讯的数据显示,2005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为470亿立方米,2006年为566亿立方米、2007年为680亿立方米、2008年为774亿立方米、2009年为873亿立方米、2010年预计将达到1072亿立方米。5年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实现了翻番。



  “LPG在1990年代曾是国内城市居民的主要民用燃气,后来虽然受到管道天然气的挤压,但在城乡结合部等未通管道的城区仍有着巨大市场,2000年后国内消费量一直维持在2200至2300万吨/年。”黄庆介绍说。



  一个逻辑是,消费量上升加大了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随着进口气量不断增加,国内气价与国际气价的接轨已无法避免。



  “我认为如果调价不能尽早进行,那么我们进口气的进度也许会放缓一些,毕竟我们国家的资源还靠进口”,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黄泽俊总经理10月20日对本报记者表示。



  气价不调,企业不乐意供气,而政府为保障社会供给又只能依靠这些供气商,如此博弈的结果便可想而知。



  11月12日,北京举行了居民用气价调整听证会,并通过天然气涨价0.23元/立方米、居民天然气价格上涨至2.28元/立方米的方案。



  与此同时,沈阳、合肥、长沙等地也纷纷召开天然气价格听证会,谋划上调当地天然气价格。



  据了解,在千年极寒的传言出来后,各地LPG经销商都看准国内气价可能上涨的前景,纷纷在积极囤货,以便在未来的气价上扬中获得更高的利润。目前华南等消费旺盛地区的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即便山东、东北等产地,库存也处于中高水平。



  “国内LPG进口量每年大约维持在300万吨左右,主要是BP等跨国公司的驻华机构经营,但它们也不急于出货平抑价格,它们也在赌未来价格继续上扬。”一位知情人士称。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1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