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徐乐江:减少行政权力对钢铁业并购影响

2010-12-05 18:470
   如何认识中国钢铁工业的二次飞跃,我认为结构优化是根本的保证,当然,这里的结构包括了资产结构、布局结构、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工艺结构等等。前者需要依靠并购重组实现优化,这是面对中国钢铁业现状的我个人认为的一个选择,后者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优化。所以今天我发言的主题主要围绕并购重组和技术创新,这里想和在座的一起分享一下我个人的认识。

    首先,并购重组是提高中国钢铁产业现有存量资产自量的有效途径。中国钢铁产业的并购重组始于上个世纪末,这个世纪缓慢推进,近期发展比较快。特别是2005年4月,中国钢铁产业政策的颁布,中国钢铁产业并购重组呈现加快的趋势。回顾这几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当前中国钢铁产业重组以下特征:

    一,并购目的单一,规模扩大似乎是中国钢企并购的唯一目的,但实际上规模并不是并购的唯一目的,应该说顺应产业发展,抵制外部竞争,适应全球化,我认为是并购的目的。

    二,产业并购大多在一个行政区内,跨地区的大规模并购凤毛麟角,我认为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因为全球也是这样的。

    三,重并购轻重组现象普遍,我觉得宝钢从上个世纪末98年,我们和八钢、广钢没有重组完,实际上我们走的路也大概是这样的。相对走的比较成功,比较顺利一点可能是重视重组,并不是单单并购起来。反过来说,如果这些出资者们还没有统一认识,像我们目前和广钢、韶钢,目前资产没有走到一起。

    四,机会导向,缺乏前瞻性的战略布局。

    五,市场化并购不足,行政化色彩过浓。上个世纪宝钢和上钢应该是政府为主市场为幅。今天是重并购,今天的大型钢材企业都有强烈的并购自主的愿望,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就是出资者这一块,我认为认识还没有到位,所以真正市场化的并购案例并不是太多。

    六,区域性并购阻碍了市场化并购过程,和第五个特点有一点相似。

    根据目前中国钢铁产业并购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或者是发展阶段的表现,我个人认为对企业的角度和对国家行业监管角度,或者对出资者的角度,有很多企业的出资者股权都是地方政府国有的。

    首先从企业角度来看,我认为各大钢铁企业要明确企业并购战略,战略决定路径和布局。中国幅员辽阔市场巨大,钢铁企业的区域布局、产品布局、产业链布局一定要有前瞻性的考虑。企业并购不是简单的你情我愿,要服务和服从于企业的战略。对于潜在的服务对象要研究,是否符合产品布局、是否符合产业链布局,切忌机会导向。

« 上一页 2/4 下一页 »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