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得天独厚
嘉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环杭州湾和环太湖经济圈以及上海都市圈等外向型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还处于连接沪杭综合运输大通道的枢纽上,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嘉兴内河航道密布,水路运输发达,水路货运量约占总量的67%左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宏观调控效果的显现以及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嘉兴市内河货运结构有明显变化,矿建等传统大宗原材料的运量大幅度降低,轻纺和机电产品量不断上升。因此,嘉兴市港航系统及时调整内河水运发展规划,重点培育和扶持水运物流市场,促进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
目前,该市内河货物年运输量已相当于长江干流航道的运输量,是全国内河航运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市基本建设所需建筑材料的90%、生产和生活用煤的85%、石油的80%均由内河运输完成。
嘉兴市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成立了嘉兴市市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嘉兴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嘉兴市第三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嘉兴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若干意见》和《嘉兴市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为专业市场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物流基地显雏形
嘉兴市“十一五”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中,有这样一条:进一步发挥嘉兴港海河联运优势,建成长三角粮食、煤炭、液体化工等大宗物资的物流集散基地。
据海关有关人员介绍,嘉兴地区每年至少有10万标箱以上的生成量,洋山港开港后,经由乍浦-洋山支线进出口的集装箱运输要比原先走外高桥缩短88海里,所以苏南、浙北地区的货物选择从嘉兴港进出均有较大的成本优势,而且嘉兴港周边有便捷的公路和内河通道,一个集装箱走乍浦-洋山支线要比通过公路运输抵达洋山港节省约1000元人民币。
海河联运也为嘉兴市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提供了广阔空间。从集装箱运输的组织来看,内河集装箱运输的经济性体现在一次性运量大、成本低、便于管理等方面。如果借助嘉兴得天独厚的内河水网条件和嘉兴港的港口优势,大力发展集装箱内河运输业务,可以使嘉兴市逐步形成“客运走公路,货运走水路”的交通运输新格局,并扩大嘉兴港的辐射范围。
去年,嘉兴市出台的《嘉兴市滨海新区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指出,到远期2020年,滨海新区现代物流将形成“一带、两园、三中心”的布局,力争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大型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并有机融入长三角现代物流产业群;到近期2010年,嘉兴市将投入50亿元,重点建设12个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近5000亩。
根据《嘉兴市滨海新区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嘉兴将打造“五大物流服务功能”和构筑“八条物流供应链体系”。五大物流服务功能是,临港石化物流服务功能、海运国际集装箱物流服务功能、大宗散杂货物流服务功能、河联运型物流服务功能、制造业基地型物流服务功能。八条物流供应链体系是,液体化工品物流供应链、集装箱物流供应链、粮食物流供应链、煤炭物流供应链、木材等建材物流供应链、装备机械物流供应链、包装材料物流供应链、纺织服装物流供应链。
煤炭中转枢纽
随着上港集团在黄浦江两岸的码头将在2007年底前全部外迁,原本在上海中转的煤炭开始分流到上海周边地区,乍浦港就分担了其中大部分煤炭中转业务,同时也带动了平湖市整个内河煤炭码头的发展。
针对这一现象,嘉兴港航管理部门对乍浦港实施“扎口管理”,实行报港制度,将欲进入乍浦港区内河港池装卸货物的船舶拦截在锚泊区,再根据内河港池装卸作业量有序放行,确保海上运力与内河运力保持平衡。同时,加强对服务业监管,确保了乍浦港区水运市场健康、平稳、有序。此外,还与交通管制区内的几十家码头业主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督促业主管好码头前沿的船舶停泊秩序,投入海事艇维护交通管制区内的船舶停泊和航行秩序,使乍浦港区港池内危险品船和普通货船各占其位、进出有序,从而确保港池与进港航道安全畅通。
截至今年1-9月,乍浦港区内河中转货物约370万吨,其中煤炭及制品约260万吨。业内人士预测,到2007年底,上海黄浦江沿岸煤炭码头全部外迁后,每年从上海港中转的700万吨煤炭大部分会分流到乍浦港,同时平湖内河码头(含乍浦港内河港池)煤炭吞吐量也将突破300万吨,逐步确立乍浦港作为浙北地区煤炭中转枢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