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塑料汽车离你很近

2010-11-13 22:490

材料疲劳-汽车安全的大敌

    汽车故障的原因有千百种,其中有一种是使用者根本无法控制的,这就是由材料疲劳引起的结构件失效。粗大结实的钢铁也会“疲劳”?确实如此。

    什么是金属材料的疲劳?零件在受到超强作用力时可以发生变形或断裂,就像人体遭受袭击时可以发生骨折,但这不是疲劳破坏。疲劳失效是指材料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在长期反复作用的应力下所发生的性能变化。这些应力的大小并没有超出材料能够承受的范围,但是长期反复的作用就会引起材料的疲劳。材料的疲劳破坏并不是一开始就会被察觉的,它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例如一条发动机曲轴可以在投入运行时间不太长的时候就产生很小的疲劳裂纹,这些肉眼看不出来的裂纹会不断扩大,直到有一天曲轴忽然断裂。就像人由于长期工作积累的疲劳而一朝病倒。

    人类付出昂贵的代价才获得了对材料疲劳的认识。二次大战后,英国的德-哈维兰飞机公司设计制造了彗星号民用喷气飞机,经过一年使用,1953年5月2日一架彗星号客机从印度加尔各答机场起飞后不久在半空中解体;1954年1月10日,另一架彗星号在地中海上空爆炸;不到3个月,又一架彗星号在罗马起飞后在空中爆炸。为了找到事故的原因,英国皇家航空研究院的工程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终于确认罪魁祸首是座舱的疲劳裂纹。

    现代的机械设计已经广泛采用“疲劳寿命”方法,设计阶段已经充分考虑了材料的疲劳问题。但是,正如人体的疲劳因人而异,机器的疲劳是因机而异的。同一种型号的汽车,发生疲劳破坏的情况可能相差很远。有的到了报废的年限,疲劳程度还不太严重;有的尚在寿命期限内,却发生了疲劳破坏。不同的使用方式也会导致机器不同的疲劳状态。例如同一品种的富康车,做出租车与做私家车用,几年下来其车辆的运行状态就会有重大差别。为了避免疲劳破坏,要严格按照各类保养和修理期限对汽车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

    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塑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近年来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巳由内外装饰件向车身复盖件和结构件方面发展。例如前照面、保险杠、发动机罩、行李箱盖、顶盖、翼子板、车门内护板和某些车身骨架构件等。甚至有些大汽车公司正在用复合材料做承载力最大的底盘车架,例如福特汽车公司将在2001年将复合材料底盘应用在一辆叫“探索者”的小皮卡样车上。

    在过去30年间,汽车的塑料用量已从60年代初的10公斤左右上升到九十年代中的二百公斤,其增长速度之快,主要是由于塑料的特性与人们对汽车的期望要求很搭配,因此“一拍而合”。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有以下6大优点:

    一、轻量化是汽车业追求的目标,塑料在此方面可以大显其威。一般塑料的比重在0.9-1.5之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比重也不会超过2.0,而金属材料的比重A3钢为7.6、黄铜为8.4、铝为2.7。因此应用塑料是减轻车体重量的有效途径。

    二、塑料成型容易,可使形状复杂的部件加工简单化。例如仪表台用钢板加工,往往需要先加工成型各个零件,再分别用联接件装配或焊接而成,工序较多。而用塑料可以一次加工成型,加工时间短,精度有保证。

    三、塑料制品的弹性变形特性能吸收大量的碰撞能量,对强烈撞击有较大的缓冲作用,对车辆和乘员起到保护作用。因此,现代汽车上都采用塑化仪表板和方向盘,以增强缓冲作用。前后保险杠、车身装饰条都采用塑料材料,以减轻外物体对车身的冲击力。另外,塑料还具有吸收和衰减振动和噪声的能力,可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四、通过不同组份搭配的复合材料有含硬质金属的颗粒复合材料,有以夹层板材和树脂胶合纤维为主的层板复合材料和以玻璃纤维、碳纤维为主的纤维复合材料,这些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可以代替钢板制作车身复盖件或结构件,减轻汽车的重量。

    五、塑料耐腐蚀性强,局部受损不会腐蚀,而钢材制件一旦漆面受损或者先期防腐做得不好就容易生锈腐蚀。塑料对酸、碱、盐等抗腐蚀能力大于钢板,如果用塑料做车身复盖件,十分适宜在污染较大的区域中使用。

    六、根据塑料的组织成份,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填料、增塑剂和硬化剂来制出所需性能的塑料,改变材料的机械强度及加工成型性能,以适应车上不同部件的用途要求。例如保险杠要有相当的机械强度,而座垫和靠背就要采用柔软的聚胺脂泡沫塑料。更方便的是塑料颜色可以通过添加剂调色产生不同的颜色,可以省去喷漆。有些塑料件还可以电镀,例如ABS塑料具有很好的电镀性能,可用于制作装饰条、标牌、开关旋扭、车轮装饰罩等。

    由于上述的优点,以塑料为主的汽车应当会产生。但是,塑料也有自身的弱点,阻碍了其应用的发展。一是改造成本问题,如果从传统的大规模机械加工方式转为大规模的模塑加工方式,投资不菲,成本高昂。另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就是环境保护:材料能不能够回收?金属零件到一定时候就要回炉,而塑料制品能否回收再生,或在再生过程中又会不会污染环境?这些问题有待解决,但不管怎样说,凭着人类的智慧,塑料汽车离人们并不遥远。

    镁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

    镁(Mg)是一种轻质的银白色金属,在空气中加热能够燃烧并能发出强烈的火焰,节日放的烟花就含有镁粉,在夜幕中会爆发出闪闪发亮的礼花。但在镁材中添加一些其它的金属元素,例如铝、锌或者铝、锰等,它就会改变了自己的特征,变成了一种具有较高强度和刚度,具有良好铸造性能和减振性能的轻质合金材料,这些镁合金材料在现代汽车中巳得到广泛的应用。

    从历史上看,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大众汽车使用镁合金,由于镁的价格上升才停止了使用。80年代初,由于采用新工艺,严格限制了铁、铜、镍等杂质元素的含量,使镁合金的耐蚀性得到了解决,同时成本下降又大大促进了镁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从90年代开始,欧美、日本、韩国的汽车商都逐渐开始把镁合金用于许多汽车零件上。

    目前镁合金一般用于车上的座椅骨架、仪表盘、转向盘和转向柱、轮圈、发动机气缸盖、变速器壳、离合器壳等等零件,其中转向盘和转向柱、轮圈是应用镁合金较多的零件。随着技术的发展将有更多的零件用镁合金制造。

    镁合金零件带给汽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它的质量轻,其密度只有1.7,是铝的2/3,钢的1/4,换用镁合金就能减轻整车重量,也就间接减少了燃油消耗量。二是它的比强度高于铝合金和钢,比刚度接近铝合金和钢,能够承受一定的负荷。三是它具有良好的铸造性和尺寸稳定性,客易加工,废品率低,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四是它具有良好的阻尼系数,减振量大于铝合金和铸铁,用于壳体可以降低噪声,用于座椅、轮圈可以减少振动,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镁合金虽然有这些优点,但从成本上看它仍然偏高于铝合金。尽管如此,镁合金的应用前景仍然看好:福特汽车公司已开始用镁合金来制造悬架零件、制动盘和制动钳等;而日本1990年每辆汽车用镁量仅5公斤,预计2000年底将增至210公斤,占汽车重量的25%,仅次于铝材而超过钢铁的重量。

    车用材料的新发展

    汽车材料的发展是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材料是汽车质量保障的基础,在研制更经济、更安全和更轻便的汽车中,是关键的一环。这几年,铝合金、高强度钢、合成塑料和陶瓷在某些应用领域中,已经成为相互竞争的对手。

铝合金是汽车上应用得最快最广的轻金属,其中的关键在于铝合金本身的性能。目前车用铝合金已经达到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的要求,因此铝合金车圈已经广泛使用,铝合金发动机也屡屡出现。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在1999年推出的奥迪A2,以全新的轻量化结构,成为世界第一款大批量生产的全铝轿车。奥迪A2的车身采用全铝空间框架车身ASF。所谓ASF概念即仪表板部分由高强度铝结构支撑,空间构架由真空压铸接头的挤压成型段组成,这两者结合成很轻的铝合金车身。从前顶柱到行李舱边,包括车门手把坑都是用铝冲压成形,前柱(A柱)是采用高压铸铝新技术,这是一种用于飞行器结构的高难技术,它能够复合加强并改变材料厚度。由于奥迪A2采用ASF空间结构,使车身重量比传统钢制车身轻40%以上,只有895公斤。

    塑料由于重量轻,耐腐蚀、加工容易一直被汽车工程界所重视。塑料主要应用在衬套、装饰件及车身某些部件上。可是人们的追求的目标是应用在整个车身外壳上。目前,已经有人搞出了一种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塑料汽车,它就是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生产的CCV(CompositeConceptVehicle)概念车,一种几乎全塑的车身外壳。这款由克莱斯勒公司主持设计的概念车,车身外壳采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料模压注塑成形,由4片模压注塑成形的全塑片材(两片内板件,两片外板件)在车身中心线处对接,形成整体式的车身结构。车身材料含有玻璃增强纤维,加强车身的刚度和硬度,还含有稳定剂、冲击延展剂、颜色等添加剂。CCV全塑车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注塑件,要求模具精度高,成型表面平整,而且要控制住塑性材料的流动性,板块粘合要求绝对可靠,CCV解决了这些技术难题,它通过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开创了全塑车身的发展之路。

    钢铁是汽车工业的传统材料。但多年来也不断开发和更新品种,新的钢材品种具有高强度的特点,由于强度增强可以相对减少用料,相应减轻了汽车重量。将来最有前途的是双相钢和烘烤硬化钢,因为它们拥有最好的强度和延伸性。一种由美日等多间钢铁企业计划生产的轻型钢所构成的车身结构,将使车身重量降低20%,并且符合各种性能指标,包括优良的抗碰撞性能。

    工程陶瓷主要用在发动机上面。工程陶瓷不是不堪一击的普通陶瓷,它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高温强度高,耐磨性强,隔热性好,密度比低、弹性模量高。因此用它代替金属材料能大幅度提高热机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从而达到汽车轻量化效果。目前,工程陶瓷已用于制造发动机和热交换器零件。在发动机上应用主要有陶瓷活塞,陶瓷气缸套、陶瓷配气机构零件、陶瓷燃烧室、增压器陶瓷叶轮等。目前工程陶瓷材料存在的问题是价格贵和成品率较低,解决这一问题尚需时日。

    汽车铝质材料

    铝是人们最熟悉的金属之一。铝制炊具,铝制窗门等等,铝做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金属,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在汽车领域中,铝材的广泛应用是近二十多年才出现的事情。

    从70年代起,轿车技术上最明显的变化之一是大量启用了轻型材料,出现了许多用铝、塑料等做成的部件,其中铝材用量最多,集中在车身构件、发动机、空调器、保险杠、装饰件、车座等部件上。据调查,94年美国生产的每辆轿车中,平均用铝量为86.7公斤,比10年前增加了47%,汽车自重同20年前相比减轻了20%。由于轿车轻量化是节约燃料最重要的措施,现代轿车日益广泛使用铝材,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例如轿车轮圈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80年代初,大部分轿车还是使用钢质轮圈,而今绝大部分轿车都是用铝合金轮圈了。

    由于铝的比重只有铁的三分之一强,质量轻,而且铝材几乎可以全部回收,重新加工使用,对环境保护有好处。有些铝合金材的物理性能已与车用钢材相似,具有相当的强度和刚度,成本也日趋降低。因此,按照目前的技术来减少轿车的重量,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采用铝材等优质材料来代替钢材。

    但是,铝材应用在汽车上会遇到许多技术上的难题,加工难度比钢材要大得多。例如轿车车身大部分的工件都是靠冲压成形,由于铝材不是很平直的,如果用冲压钢板的方法去冲压铝板,会出现裂缝和褶皱。同时轿车车身大部分的工件都是用焊接组装,由于铝是热的良导体,在焊接时需要用相当于钢板焊接时5倍的电流消耗量来熔化它。另外,在防腐处理和喷漆工艺上,铝材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与众不同。由于铝材的应用会涉及到整个造车材料、工艺技术和加工设备的更新改造,轿车趋向使用铝材实际上就是汽车发展进程中的一场技术革命。

    目前,轿车用铝合金材已具有多种规格,有些新型的铝合金材具有良好的冲压性、可焊性和抗蚀性,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钢度,适用于制造刚度大的承载构件,例如车身部分。近年日本汽车制造业开发的一种新型铝合金板材,内含1%的镁和硅,可以越烘越硬,其性能参数已与钢板相似。

    日本本田公司生产的顶级跑车NSX,车身和部分底盘零件全部用铝合金制做的,车体重量比用钢材制造时减轻了140公斤,整辆轿车轻了200公斤,燃料消耗率降低了13%。

    目前全铝车身还仅限于高档轿车和跑车,随着时间的转移,制造成本的不断下降,将会有更多型号的轿车车身和零部件应用铝合金材。据预测,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到下世纪初汽车的主要材料将由钢材转为铝材,轿车的平均重量将会减轻35%。

    车用钢板

    汽车车身外壳绝大部分是金属材料,主要用钢板。现代汽车的钢板用什么方式防锈?为什么有些轿车声称车身防锈蚀年限达10年以上?

    镀锌薄钢板广泛应用在汽车上,这是因为它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早年人们在试验中发现,将铁和锌放人盐水中,二者无任何导线联结时,铁和锌都会生锈,铁生红锈,锌生“白锈”;若在二者间用导线联结起来,则铁不会生锈而锌生“白锈”,这样锌就保护了铁,这种现象叫牺牲阳极保护。工程师正是将这种现象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生产了镀锌钢板。经研究,在镀锌量350克/平方米(单面)时,镀锌钢板在屋外的寿命(生红锈),田园地带约为15一18年,工业地带大约3一5年,这比普通钢板长几倍甚至十几倍。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轿车车身钢板采用镀锌薄钢板,装配时镀锌面置于汽车内侧,提高车身耐蚀性能,非镀锌面置于汽车外侧,喷涂油漆。随着汽车对耐腐蚀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镀锌钢板不断增加镀锌层重量,还出现了双层镀锌钢板。但由于增加镀锌重量也会使电镀锌的电能消耗大幅增加,导致材料成本的上升,因此20世纪70年代末又出现一种采用热浸镀锌工艺生产的镀锌钢板,称为热镀锌钢板。这种镀锌钢板用连续热镀锌工艺:冷轧板(注*)→加热→冷却至镀锌温度→镀锌→冷却→矫直。为了满足汽车对镀锌钢板的各种要求,一些生产厂家在镀锌生产线上对镀锌钢板进行扩散退火等特殊处理,以使钢板表面形成一种“锌-铁”合金镀层,其特点是涂漆后的焊接性和耐腐蚀性比纯锌镀层板要好。以后还出现了诸如“锌-铝-硅”、“锌-铝-铼”等合金化热镀锌钢板,使得热镀锌钢板的耐腐蚀性成倍提高,与油漆间的结合性能长期稳定。

    目前轿车已经广泛使用镀锌钢板,采用的镀锌钢板厚度从0.5至3.0毫米,其中车身复盖件多用0.6至0.8毫米的镀锌钢板。德国奥迪轿车的车身部件绝大部分采用镀锌钢板(部分用铝合金板),美国别克轿车采用的钢板80%以上是双面热镀锌钢板,上海帕萨特车身的外复盖件采用电镀锌工艺,内复盖件内部采用热镀锌工艺,可以使车身防锈蚀保质期长达11年。(2001年4月14日)

    注*:汽车车厢蒙皮板、车门、顶盖、底板等复盖件用薄钢板均是冷轧板,大梁、横粱、保险杆等均是热轧钢。

    新型车身材料

    轿车车身材料主要是金属薄钢板,一般厚度在0.6毫米~2.0毫米。随着现代轿车技术发展,轿车材料要求既有相当的强度也要求重量要轻。采用铝合金的车身材料是一条出路,因为铝材比钢材轻。但是,铝材的加工成本高,而且冲压及焊接技术要求比较特殊,以目前的技术尚不是一般厂家可以做得到的。因此除了个别轿车车身全部用铝合金材外,大部分轿车还是局部零部件是用铝合金,例如车圈、发动机上盖等。

    为了使钢材能尽量减少重量又能保持一定的强度,冶金工程师经过多方试验发现在低碳钢内加微量元素如铌(Nb)或者钛(Ti),生成这些微量元素的碳化物,经外理可使轧制钢板的拉拉强度达420牛顿/毫米平方,能够深拉延,变形性好,可制成很薄的钢板,钢板厚度可小到0.5毫米以下。在这些薄钢板上通过电镀等工艺,涂复锌合金后再涂复一层塑料,既有钢的高强度又有锌、塑料等材料的耐腐蚀性,总质量(重量)又等同于铝合金,十分适宜汽车使用。目前这种具有耐腐蚀镀层的高强度钢板已应用在现代轿车上。

    除了高强度薄钢板外,现在还出现一种新型材料“泡沫金属”。“泡沫金属”是20世纪90年代末才出现的新型材料,但应用速度很快,有些新车型已经采用了这种材料。“泡沫金属”主要指泡沫铝合金,它由粉末合金制成。通常的粉末合金是用粉末压制成形,或用金属粉未及塑料的混合物注射模制成形。在除掉分型剂及增塑剂之后,将压制的坯件烧结(一种温度在1000℃左右的热处理方式),使它们具有一定的特性。烧结的性质及应用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孔隙率的大小。泡沫铝合金密度很小,当承受很大的外力而变形压缩后,当外力撤去,凭着它自身的弹性可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有点象橡胶。

    专家认为,若外来总能量假定为100%,泡沫铝合金变形量为它的60%时,可承受外来总能量的60%。由于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经过多次这样的变形循环而不会损坏。“泡沫金属”的重量很轻,密度只是铝合金材的1/4以下,热膨胀系数与铝合金材料一样,热导率又相当低,加上它的变形恢复性能极佳,又有一定的强度,因此受到汽车业的重视,可以在轻量化及安全性方面显示优势。
目前用泡沫铝合金做成的汽车零部件有发动机舱盖、行李厢盖、翼子板等。在安全性设计中,将泡沫金属用作吸收碰撞能量的主要材料是十分适宜的。因为目前汽车的安全设计不但要考虑乘用人的安全,还要考虑到其外车辆及行人的安全,即当一旦发生碰撞时既可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又要最大程度地保护他人,因此在车身易发碰撞区域采用泡沫金属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现在已有一种“三明治”式的夹心零部件,部件里面用“泡沫金属”材料,外面再包裹上很薄的其它硬质金属材料,这样使表面具有一定的硬度,牢固耐磨,内部又能吸收变形能量。“泡沫金属”的种类也是比较多,除了泡沫铝合金外,还有泡沫锌合金、泡沫钢等等,用处各异。“泡沫金属”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十分诱人。

    纳米技术与汽车

    早在1959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理查德.费曼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将变成根据人类意愿,逐个地排列原子,制造产品。”今天,费曼这个预言巳经开始实现,这就是现在风靡全球的纳米技术。

    纳米是一个计量单位。人们熟知的1米=1000毫米,而1毫米=1000000纳米(一百万纳米),也就是说,1纳米=1/1000000毫米(百万分之一毫米),这么微小再微小的空间,实际上就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和分子的空间。自从80年代初发明了电子扫描隧道显微镜后,世界就诞生了一门以纳米作单位的微观世界研究学科-纳米科学,在100纳米以下的微小结构中对物质进行研究处理的技术则称为纳米技术。

    进入90年代,纳米科学得到迅速的发展,产生了纳米材料学、纳米化工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等等,由此产生的纳米技术产品也层出不穷,并开始涉及汽车行业。

    汽车技术的发展有赖于材料技术的发展,而纳米技术的应用,为材料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专家预测,纳米界面材料技术即超双亲性二元协同界面材料技术(亲水亲油)和超双疏型界面材料技术(疏水疏油),可以在任何材质表面实现。因此,如果国产橡胶材料应用上述技术,困扰国产汽车的漏油渗油现象等问题将得到解决。

    汽车应用塑料数量将越来越多。纳米塑料可以改变传统塑料的特性,呈现出优异的物理性能:强度高,耐热性强,比重更小。由于纳米粒子尺寸小于可见光的波长,纳米塑料可以显示出良好的透明度和较高的光泽度,这样的纳米塑料在汽车上将有广泛的用途。

    经过纳米技术处理的部分材料耐磨性是黄铜的27倍,钢铁的7倍,例如纳米陶瓷轴承已经应用在奔驰等高级轿车上。

    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一种用纳米技术制造的乳化剂,以一定比例加入汽油后,可使象桑塔纳一类的轿车降低10%左右的耗油量。更令人注意的是,纳米技术应用在燃料电池上,可以节省大量成本。因为纳米材料在室温条件下具有优异的储氢能力,根据实验结果,在室温常压下,约2/3的氢能可以从这些纳米材料中得以释放,可以不用昂贵的超低温液氢储存装置。

    纳米做为一门新兴技术,完全没有必要去神化它,炒作它,科学技术就是科学技术,来不得半点虚假。它有许多方面还没有被人们认识,正因为如此,纳米技术在汽车方面的应用是一个新课题,将会越来越受到行业人士的重视。(2001.3.16)

    科研人员发现,当微粒达到纳米量级时会出现一种新奇现象,它的周期性边界被破坏,从而使其声、光、电、磁、热力学等性能呈现出与传统材料的极大差异。根据纳米材料的结构特点,把不同材料在纳米尺度下进行合成与组合,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纳米复合材料,例如纳米功能塑料。

    一般塑料常用的种类有PP(聚丙烯)、PE(聚乙烯)、PVC(聚氯乙烯)、ABS(方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A(聚酰胺)、PC(聚碳酸酯)、PS(聚苯乙烯)等几十种,为满足一些行业的特殊需求,用纳米技术改变传统塑料的特性,呈现出优异的物理性能,强度高,耐热性强,重量更轻。随着汽车应用塑料数量越来越多,纳米塑料很可能会普遍应用在汽车上。

    这些纳米功能塑料最引起汽车业内人士注意的有阻燃塑料、增强塑料、抗紫外线老化塑料、抗菌塑料等。

    阻燃塑料是以纳米级超大比表面积的无卤阻燃复合粉末为载体,经表面改性可制成的阻燃剂,利用纳米技术添加到聚乙烯中。由于纳米材料的粒径超细,经表面处理后具有相当大的表面活性,当燃烧时其热分解速度迅速,吸热能力增强,从而降低基材表面温度,冷却燃烧反应。同时当阻燃塑料燃烧时,超细的纳米材料颗粒能覆盖在被燃材料表面并生成一层均匀的碳化层,此碳化层起到隔热、隔氧、抑烟和防熔滴的作用,从而起到阻燃作用。这种阻燃塑料具有热稳定性高,阻燃持久、无毒性等优点,消除了普通无机阻燃剂由于添加量大对材料力学性能和加工材料污染环境带来的缺陷,可以取替有毒的溴类、锑类阻燃材料,有利环境保护。目前汽车设计要求规定,凡通过乘客座舱的线路、管路和设备材料必须要符合阻燃标准,例如内饰和电气部分的面板、包裹导线的胶套,包裹线束的波纹管、胶管等,使用阻燃塑料能够轻易达到要求。

    增强塑料是在塑料中填充经表面处理的纳米级无机材料蒙脱土、CaCO3、SiO2等,这些材料对聚丙烯的分子结晶有明显的聚敛作用,可以使聚丙烯等塑料的抗拉强度、抗冲击韧性和弹性模量上升,使塑料的物理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增强增韧塑料可以代替金属材料,由于它们比重小,重量轻,因此广泛用于汽车上可以大幅度减轻汽车重量,达到节省燃料的目的。这些用纳米技术改性的增强增韧塑料,可以用于汽车上的保险杠、座椅、翼子板、顶蓬盖、车门、发动机盖、行李舱盖等,某至还可用于变速器箱体、齿轮传动装置等一些重要部件。

    抗紫外线老化塑料是将纳米级的TiO2、ZnO等无机抗紫外线粉体混炼填充到塑料基材中。这些填充粉体对紫外线具有极好的吸收能力和反射能力,因此这种塑料能够吸收和反射紫外线,比普通塑料的抗紫外线能力提高20倍以上,据报道这类材料经过连续700小时热光照射后,其扩张强度损失仅为10%,如果作为暴露在外的车身塑料构件材料,能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抗菌塑料是将无机的纳米级抗菌剂利用纳米技术充分地分散于塑料制品中,可将附着在塑料上的细菌杀死或抑制生长。这些纳米级抗菌剂是以银、锌、铜等金属离子包裹纳米TiO2、CaCO3等制成,可以破坏细菌生长环境。据介绍无机纳米抗菌塑料加工简单,广谱抗菌,24小时接触杀菌率达90%,无副作用。高效的抗菌塑料可以用在车门把手、方向盘、座椅面料、储物盒等易污垢部件,尤其是公交车扶手采用无机纳米抗菌塑料,可以大大减少疾病的传播,改善车上卫生条件。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10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