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丝绸市场20多年来的发展轨迹基本上是以外延扩张为主的路子。无论从织机的数量、染缸的数量、涂层机的数量的连续猛增都可以说明这一点。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走科技发展的路子,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增加科技含量。正如盛书记提出的东方市场的企业厂商要把生产成本降下来,把产品售价提上去,向每米降低成本一元,增加利润一元的目标努力。这个目标从发展思路上讲就是要进行三个转变:从外延扩张转变到以内涵提升为主,从数量扩展转变到品质提高,从粗放经营转变到集约经营,真正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目标。
因此广大中小企业的出路不在于量的扩大来发展,而在于设备、技术、产品的更新和提高。以东方市场全年生产60亿米计算,中小企业生产有近50亿米,其中若能对50%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生产中档甚至中高档产品,产品售价至少可以提高2元一米以上,增加产值50亿元,增加利润25亿,实现每米增加一元的目标。相当于新增近2万台无梭织机的产出。这些可以通过设备的改造、工艺的改进、后处理的改革等来实现。也就说明依托技术,内含发展的潜力所在。
从整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前期,众多纺织企业没有产生过专利技术,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有专利审报出现。第一个专利是吴江试样厂和震丰缫丝厂申报的真丝绦纶包覆的工艺和产品。进入本世纪以来,专利技术开始逐步增加,主要是一些大型企业,如盛虹集团、华佳集团。在八、九十年代,由于知识产权的缺失,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例如,现在东方市场的几个大宗产品:水洗绒、花瑶、涤纶桃皮绒、加捻色丁等,当时都是新联丝织厂邵牧飞高级工程师研发、设计投产的。那时的卖价都在每米10元以上。因未有专利保护。市场上大量的复制、仿造,价格很快降到2-3元/米。发明人没有得益,研究厂没有发展,反而受到仿制者的围困。这几个品种现在东方市场每年售票量在10亿米左右,可见技术专利的经济价值非常巨大的。再如,绸都盛泽唯一获得国家金质奖的真丝绸的骏花缎是由吴江试样厂80年代设计投产的,主要销往欧洲、日本等地区。那时国家外汇高度紧缺,一匹骏花缎与一辆轿车等值。由于同样的原因,现在江浙地区到处都在生产骏花缎。卖价也从高处掉了下来。如向兴集团,2005年设计投产的波缎涤丝尼,刚刚投产就被市场仿冒,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所以向兴集团专利意识非常强烈。
从2005年以后,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创新型企业的激励办法,对产品的专利意识开始增强了。比如华佳集团申报专利已经有157项,其中发明专利52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外观专利79项。其中一项企业自有专利的生产,累计产值达6500万,实现利润360万。另一项苏州大学独家授权转让该厂的专利膨体弹力丝,实现产值9000多万,实现利润500万元取得了丰硕成果。盛虹集团发明专利有290多项。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已发展为全国的第一布市,产业链完整,产业集群巨大,企业集聚效应明显。广大的中小企业生存其间,迫切需要提高竞争能力。但限于企业的实力、能力、财力,单个企业、单兵作战进行研发开发力有不逮、也做不好。借用科技力量是现实、可行的思路。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具有知识产权服务的客观需要。“国家专利技术交易展示中心——盛泽纺织知识产权交易展示分中心”的运作成立将成为东方市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