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砸饭堂"事件是对忽视涨价的一记警钟

2010-11-26 13:110
1月22日夜,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发生“建校以来最暴力”的一次事件,校园大食堂被砸得面目全非,上千人参与,所幸无人受伤。学生们砸食堂的原因,在于学校食堂当晚宣布食物涨价。

    乍一听,学生砸饭堂似乎有点幼稚。物价上涨,饭堂要维持,也不能不涨点价呀?但细想之下,又觉得不是味道。饭堂涨价,学生们就得多掏腰袋,而多掏恐怕又是囊中羞涩。诚然,贵州六盘水第二中学这件事很快获得平息,但已向地方官员发出警钟,千万别把涨价不当一回事。

    为治涨把脉,时下网上挺热闹,最抢眼的是什么“中国涨40次也赶不上美国”论。面对六盘水第二中学学生砸饭堂,此种言论应当反思。中国物价上涨与外国物价上涨就有不同的特点与基础,因各国的国情不同,民情不同,治涨的思路方式应不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国家有一个统一版本的“治涨教科书”。对治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访问广东考察时指出,市场供求和物价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高度重视。这就告诉人们,关注通胀预期着眼点是广大公众。无论是从执政为民的高度还是治理通胀的角度,都必须看到广大公众,这是能否医治通胀的根本点。离开了公众的利益去扯谈治通胀,既治不了,也没有检验标准。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问卷调查显示:三季度有58.3%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同时预测下季度物价上涨的居民比例上升,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也继续攀升,居民的通胀预期依旧不减。而今,公众普遍感觉到生活必需品价格全面上涨,政府不能坐视不管。

    治涨,就要倡导一个实干精神。治涨不能老打口水仗,更不能无动于衷。需要迅速塌下身子去钻研,抓住涨价的源头,进行剖析,由表及里拿出对策。应该说,应对涨价,改革开放以来已有很成功的经验。但往昔经验不等于时下通通适用,需要从实际出发加以研究总结。而出台治涨举措,也需要得到公众认可。这一切都需要脚踏实地干。国务院治涨16条就是治涨16大举措。从实际出发,逐一落实,涨价就会低下头。

    治涨,需要立足主动去做足应对功夫,化解通胀压力。应该说,面对物价上涨问题,既有存在成本推进的价格上涨压力,也有需求拉动的价格压力,还有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国际市场某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对我国国内市场价格产生影响的原因,甚至有某些炒作因素。原因种种,不管何种原因都需要正视面对,更需要形成科学决策对症下药,形成合力共度难关。发改委要求,各地对恶性炒作和价格违法行为的查处态度要更坚决,行动要更果断,措施要更得力,在给予经济处罚之外,还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让恶性炒作和价格违法行为无处藏身。而今,面对恶性炒作,相关地方行动没有?此前对群众诟病已久的油价、菜价、肉价非正常上涨,一些地方和部门或视而不见,或虽有反应却重视不足。更典型的例子则是,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参与了某些商品的炒作,比如,新华社就曾披露,从马帮进京到故宫百年贡茶回乡“省亲”,普洱茶的恶炒风潮中,原产地政府在其中颇烧了几把猛火。在这种情势下,控涨恐怕成儿戏。

    人们研究问题决策事项都爱说“打有准备之仗”。有准备与无准备,往往会导致两种不同结果。打有准备之仗,就是把当前物价上涨或通胀预期视作有可能引发全面通胀去应对,一切从最坏方面着想,防患于未然。这样决策就会主动一些,进入调控物价工作状态也会紧凑一些,采取措施也会得力一些。即使通过一系列艰巨努力,避免了某些人所担心的全面通胀出现,也不是枉费劲,至少促进社会经济避免折腾,健康地发展起来。比如,地方政府在控制粮价上涨方面可以疏导收购大军,维护收购秩序等,尤其是对外地来抢粮的收购者,要采取制止措施。另外,要关注公众生活,保护低收入者生活,及时调整工资确保他们在通胀预期降低生活压力,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国务院明确提出,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确保这些惠民措施落实到位,才能确保稳定。

    “砸饭堂”事件出现,应“砸”醒地方官员,别把涨价不当一回事。关注民生,当务之急是关注涨价,通力合作,遏制涨价。忽视涨价或对涨价掉以轻心,从一个角度而言,也是对民生的忽悠。这是需要警惕的。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1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