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障碍二:关系文化
中国企业创新的第二个障碍是关系文化。关系文化是协调内外之间、远近之间的关系,也叫圈子文化。如果说等级文化是了解中国的第一把钥匙,关系文化则是了解中国文化的第二把钥匙。这些“关系”不外乎血缘(亲戚)、地缘(同乡)、学缘(同学)、业缘(同事)关系等。这种关系有的是主动选择的结果,有的是被动决定的结果,但一般都是通过较长时间的互动和相互了解才能建立起来的。
与个体主义文化相比,关系文化的特点是:1.秉持相互依赖的自我观;2.个体是完成集体目标的手段;3.注重外在行为规范而不是内在的价值观;4.注重关系和谐而不是任务完成。
与日韩的群体型集体主义相比,关系型集体主义是与自我有各种一对一的关系的个体的集合,而不是基于其他原则建立的团队、群体或组织,如家族、公司、俱乐部等。所以,同样把你当自己人看,中国人是因为你与他单个人之间的关系,日韩人却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是否与他们一样,归属于一个更大的群体。
典型的关系文化中,一个人的关系网定义了这个人的自我,标志了这个人的社会地位,决定了这个人所能发动的资源。挣钱靠关系网,娱乐放松靠关系网,扶危济困还是靠关系网。关系网决定一个人生存、生活,甚至生命的状态。人们被关系所包围、缠绕,除了少数由于宗教或者个人生活经历上的原因选择自我放逐的,很少有给自我剩下一个较丰裕的空间的情况。反过来,离开了这个关系网,关系文化中的人往往非常难于适应。
而且,与群体型集体主义相比,关系型文化中的个体因为没有抽象的组织身份的庇护,往往更容易在离开具体的关系网之后丧失自我认同和自我定位。
与西方人相比,我们这个把关注放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民族实在是有些太爱热闹了。西方的一流大学往往设在“鸟不生蛋”的偏远小镇,中国的大学,要是被放到了小地方,江河日下的命运,几乎是肯定的。
一般人到西方旅游,往往都羡慕他们普通人的居住条件——蓝天绿树、田园牧歌的风味,但在那里短期旅游没问题,真要呆下来,住上几个礼拜,就算没有语言和社交问题,恐怕很快就开始想念国内夜夜笙歌的日子了。中国大城市也不是没有卫星城规划,但最后还是在四环、五环摊大饼,其实也与中国人的文化特性有关。
创新本质上是一种个体行为,是一种沉浸在对客观规律的敬畏、热爱、痴迷之情中的探索状态,一种心与物驰、物我两忘的境界。所以,创新不是简单的出风头,争一口气,做“人上人”,因为真正的创新者本质上其实并不在乎旁人对他们行为的评价,不管是负面的批判还是正面的鲜花与掌声。鸟儿的翅膀,如果挂上了黄金和奖牌,将如何飞翔?包括关系文化在内的集体主义文化因为过于强调他人对自我的评价,包括对正面评价的渴望和对负面评价的恐惧,容易使大家陷入从众心理,很难产生创新所需要的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笑骂由人的个体主义精神。
创新其实就是一种低社会化、非社会化的行为。所以,需要社会努力塑造一种相对单纯的环境,给他们一定的科研资源,在较长的时间内排除各种外在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