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44岁创业的柳传志和任正非,41岁被迫下海的牛根生,这批最大不过28岁的财富新贵的确很幸运,他们没经历过什么大的磨难,更大胆、更自信。代表人物李想、刘松琳、陈曦、彭海涛、戴志康、唐月明、茅侃侃……他们无不年纪轻轻便拥有了亿万身家。
少年成名总会利弊参半,很多人是因为李想才知道有个泡泡网,但这也让他们过早被赞誉和质疑包围,成功和不足都容易被过度放大。这时,我们或许要想想,应该用怎样的心态看待这些年轻的创业者。是对他们今天的成功加倍推崇,还是关注他们创富的活力,以及那些让他们持续成功的因素。
16岁身价就已千万的畅网科技CEO陈曦,他前后创业四次,算是80后创业者中的佼佼者。说起企业价值观、企业管理,他能讲得头头是道,与60后、70后交手也不落下风,但对他的质疑者多于认同者。
“80后普遍不懂如何做管理”,跟笔者接触的几位80后CEO基本认同这种说法。这是他们经历中缺失的一课,也是早晚要过的一道坎。清华紫光原副总裁彭志强对笔者说:“在新兴行业或者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下,创业者可能不需要太多管理经验,那种爆发性可以让他们获得一定成功。但在传统商业模式下,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将会举步维艰。”
反思也许是80后创业者最需要的一种思考方式,时常看看镜子里的自己,然后对照现实与理想间的距离。他们创业大多源于冲动,这种冲劲使他们很快抓住商机,但在企业正常运营中,冲动要被适当控制;他们谦虚、民主,但过分民主就会让领导力大打折扣;他们强调活学活用,但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下面这三位80后CEO,他们的行业和企业规模各有不同,通过他们的自我反思,来解读80后创业者成长中的困惑。
补管理短板
刘松琳:聚成资讯集团董事长,28岁
行业:教育培训
销售额:2亿元(2007年)
员工人数:3000人
发展阶段:IPO
刘松琳17岁辍学创业,卖过酒,开过专卖店,最后创办聚成进入教育培训行业。现在拥有54家分支机构和3000多名员工,去年销售额3.5亿元。
同很多80后创业者一样,聚成刚成立时,刘松琳身兼了保安、文员、财务和老板,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干得很累,而且还不太专业。
从那会开始,就着做教育培训的便利条件,他不断给自己充电。最初学财会,后来是企业管理。再后来因为压力过大,他开始学心理学、国学。现在企业准备IPO了,他又到清华总裁班系统学习资本运作。
他的经验是,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去学习,学的不能太杂,要是管理工具多了,怎么选择也是个麻烦事。而且学习前最好让心态归零,沉下心去学。去年,刘松琳有大半年是在学习中度过。
在聚成10多位股东中,刘松琳年龄是最小的,彼此间的沟通有时成了大问题。公司越做越大以后,高管层开始出现分歧。他把这比作风暴期,这个阶段是创业者需要警惕的。聚成总经理曾经离职一段时间,这期间,刘松琳开始自我反思,自己哪里不对,应该用什么方式沟通,总经理最后回到聚成。在这之后,刘松琳引入一套沟通工具,只要不是人格上的侮辱,极力提倡内部坦诚沟通。
企业做大之后,刘松琳最怕的就是失去方向,用他的话说,风筝需要一个牵线的人。刚创业时,同样办企业的父亲帮他拉着线,遇到难题有个请教的人。现在,他另觅到高人帮他指点方向,“要知山多高,请问过来人”。谦虚和真诚让刘松琳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冲劲需要控制
唐月明:无线星空音乐公司董事总经理,28岁。
行业:数字音乐
销售额:3000万元(2007年)
员工人数:60人
发展阶段:扩张期
没有任何关系,只打了一个电话便和香港英皇签下电影《神话》的主题曲,单凭这首歌,唐月明赚到丰厚的第一桶金。他说,这完全是靠一股冲劲,还有他对数字音乐的了解。
唐月明是个很执着的人,在华纳和太合麦田打工,到后来创立无线星空,7年中他只做数字音乐。当他24岁决定创业时,公司没开百万投资就已进帐,投资人看中他的正是这点。所以,他希望80后的同龄人能够专注,学会积淀。
他坦言自己不太懂管理,无线星空员工不算多,只有60多人,但部门却有7个。以前公司小,大家群策群力,沟通也方便,但业务和员工多了以后,他发现执行力是最大的问题,采用目标导向管理后,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
刚创业时,唐月明招聘的大多是80后,他认为同龄人好沟通,没经验可以慢慢培养,大家一起成长。但他逐渐发现,他那种说干就干的冲劲,年轻员工很难跟得不上,有些事情根本执行不下去。所以在用人策略上,他开始转向那些成熟的人才。
唐月明创业已有三年,每天从早忙到晚,冲劲依然十足,他希望脚步迈得更大些。今年有几个大项目正在操作,一旦做成功,无线星空的规模将翻一翻。他建议说,创业者需要冲劲,快速捕捉机会,但也要适当的控制,做到收放自如。
坚持中学会妥协
伍杰晖:若比邻网CEO,26岁
行业:互联网
销售额:500万(2006年)
员工人数:30人
发展阶段:成长期
北京一家咖啡厅里,五六个年轻人手持笔记本忙活着,就像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样。若比邻CEO伍杰晖带领他的小团队从香港飞到北京,或者跑到别的城市,只要能上网,他们就能进入工作状态。正如彭志强形容的,这种公司或许还不需要什么管理,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商业模式。
伍杰晖很像少年版的杨致远,15岁创办第一个网站,赚到第一桶金180万,比25岁创建雅虎的杨致远早了10年。之后他又创立若比邻,这是全球仅次于MySpace的第二大Web2.0社交网站。风头正劲的2006年,同类网站有意注资上亿元合作,但被伍杰晖拒绝,理由是不想按别人的想法做。
在财富和兴趣之间,伍杰晖选择了后者。他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做事,这符合很多80后创业者的特性。但是,当他在2007年准备融资,渴望有资金加快发展时,或许会为当初贸然拒绝落下点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