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当地时间5月18日举行毕业典礼。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近日,美国一些教育工作者正在反思美国教育产业化对美国高等教育的伤害,他们大声疾呼,要求美国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改变教育产业化的做法,尊重知识,尊重教育人才。在中美两国都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马克·菲拉拉(Mark Ferrara)就是其中一员,他甚至提醒中国留学生,不要迷信美国的高等学府。
现任纽约州立大学奥尼昂塔分校助理教授的马克博士,日前接受香港大公网记者专访。他曾在韩国、中国和土耳其教学,在其最新著作《灰烬的宫殿》里,他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的教育体制,对全球化下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质量的持续下滑感到忧心忡忡。
经费紧张 广觅生财之道
马克对记者表示,从1987年开始到2012年,美国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给大学的财政补助急剧下降(依大学和地区而定)。例如,伊利诺斯州立大学芝加哥分校的州政府拨款从53%下降到17%,低一级的斯普林菲尔德分校则从83%降到27%。
为弥补经费不足以及不断膨胀的行政部门开支,美国的大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提高了学费,令许多学生和家庭负担沉重。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生,毕业后都背负着一笔庞大的学费贷款,就连总统奥巴马夫妇也不例外。
如今,美国的大学又擅长使用另外一条生财之道,就是积极地扩招国际学生以及能够缴付较高学费的州外居民。在美国,通常本州学生考取州内公立学校,可享受较低的学费,而跨州入学,就得支付较高的学费。留学生支付的学费又是本土学生学费的两到三倍。由于资金有限,美国有近4千所学校需要依靠招收大量的留学生来维持自身的运营。为了应中国的留学热潮,有些学校甚至雇用了会说普通话的员工来录取中国学生、帮助后者顺利进入美国大学,尽快适应美国的大学生活。
学术净土沦为商业机构
有数据显示,在美国,每三个外国学生中就有一个来自中国。“问题是,当过半的教授都是低收入兼职的脑力打工者时,留学生付出的学费与得到的教育还能够成正比吗?”马克问道。
在《灰烬的宫殿》一书中,马克指出,美国大学的企业化经营,使大学成为一个追逐营利的商业教育机构。以2012年的数据为例,公立大学校长的平均工资是274300美元,最高能达到普通教师工资的17倍。私立大学校长的年薪大多数更超过50万美元,最高的超过100万美元。这种机制,使得有才华的教授都想方设法转为行政管理人员而不再将精力放在学术上。
为减少开支,许多学校都尽量减少终生教授或长期合约教授的数量,代之以短期合约的助理教授。上世纪60年代,70%以上的大学教师是终身合约,如今这个比例降到了23%。2014年,超过73%的美国大学教师都是短期合约的“零时工”,他们以助理教授的身份成为授课的机器,必须靠多开课来养活自己,也没有经费和时间开展研究或参加学术活动。马克引用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诗句来形容美国的教育体制,“处处是衰弱和痛苦的印记”。
“美国教育不比中国强”
相比之下,最近几十年,当美国高等教育正在衰退之时,中国的高等教育却得到政府慷慨的资助,自上世纪80年代起,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的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马克认为中国家长太早把孩子送出国留学,很大程度上是为顺应潮流,却常常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马克指出,中国学生和家长不应盲目迷信美国的教育就一定比中国强。“这样盲目的追崇美国的高等教育是重西方学术和文化而贬低了中国的学术和文化。”马克说。“虽然本人的学识有限,但我对中国18世纪的小说《红楼梦》的研究,与已逝红学专家周汝昌先生曾有的交流,还有在复旦大学任教时曾短期在陆谷孙教授旗下工作,都令我对中国的文学、艺术、文化和学术有极大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