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苯胺市场难觅暖意

2015-08-20 12:090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纯苯价格跟跌迹象明显,由此拖累苯胺价格屡创新低;今年更是跌跌不休,7月间市场价一度滑落逼近6000元/吨大关,创5年来新低。目前价格仍在6000元/吨附近徘徊。苯胺行情之所以如此低迷,乃身陷被动扩能、下游需求不旺、出口规模较小等原因所致。而综合考量各方因素,苯胺的市场颓势短期内恐怕难以扭转,其炼狱过程或将相当漫长。

  近十年来,国内氯碱业飞速发展,体量规模不断被刷新。而随着新增产能的陆续释放,氢气过剩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特别是因PVC早已深陷萎靡状况,对氯化氢的消耗能力下降,直接影响到对氢气的承接与消化。如果氯碱企业不能顺利实现氢气的有效平衡,势必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会加大生产成本,增大经营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氯碱企业纷纷寻找耗氢产品,几乎是步调一致地首选上苯胺项目。于是,近几年来,氯碱企业掀起了一股苯胺扩能浪潮。特别是在氯碱大省山东、内蒙古等地,多套苯胺大型装置先后投建运行。截至2014年,国内苯胺总产能已超越300万吨,其中大型企业万华化学120万吨,山东金岭60万吨,南化公司25万吨。然而,国内有效需求仅200万吨左右,供需严重失衡。但令人担忧的是,扩能势头并没削弱,项目建设一直没有停歇。比如,康乃尔公司在内蒙古投资95亿元的60万吨苯胺基地仍正在建设中。

  苯胺用途比较广泛,是生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染料、农药、橡胶助剂、医药、塑料、清漆、胶片、炸药稳定剂、汽油防爆剂等的重要原料。苯胺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硝基苯铁粉还原法、氯化苯胺化法、硝基苯催化加氢还原法和苯酚氨解法。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硝基苯加氢还原法,但该传统工艺正面临严峻挑战。据了解,该工艺采用煤制氢气,吨苯胺需要消耗氢气780立方米,成本约780元,而氯碱企业氢气成本一般低于100元。由此可见,煤制气传统工艺将在对抗中式微或消亡。

  从需求上看,MDI是苯胺最大消费领域,占国内苯胺总消费量的65%;其次是橡胶防老剂,约占20%。据南化公司销售中心有机部经理陈建强介绍,从目前苯胺下游的消费趋势来看,MDI对苯胺消费市场拉动呈现滞涨现象。这主要表现在MDI企业,目前大多都在自行配套苯胺装置,以期稳定自己的供应渠道,不会再从市场上采购采购更多的苯胺,这就使单独的苯胺企业很难从MDI等下游的扩张中分享一杯羹。同时,在橡胶防老剂领域,因物流业处于不景气周期,随着货运量增长缓慢,工程用轮胎需求不旺,进而影响到该领域对苯胺的消耗。另外,虽然农药等其他领域对苯胺的消费有所提升,但由于消耗量较小,对苯胺需求增长幅度将相对缓慢。显然,苯胺直接下游用户出现梗阻现象,产业向下延伸的程度和广度及其有限。

  过剩的苯胺时刻都在寻求出路,而随着发达经济体的产业调整,许多国家已基本终结了苯胺生产,如美国、日本等。这无疑为国内过剩苯胺提供了出口机会。近年来,国内苯胺出口数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3年共出口苯胺2万吨,2014年扩大到5万吨,今年上半年出口已突破5万吨,同比增长100%以上。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南京、青岛、上海三个主要关口,其中江苏是苯胺出口主要货源地,占全国出口总量的80%以上。苯胺重要出口目的地为韩国,占比50%以上,其次为印度、日本和中国台湾等。

  但与巨大的过剩产能相比,苯胺出口量还是微不足道的,既远水不解近渴,也实属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今后苯胺的出路,一方面要有效抑制扩能,尽量缩小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差距;另一方面,要加大苯胺下游产品的开发,出口更多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从而增加苯胺的消费量,开辟和扩大苯胺第二外销渠道,由此化解国内过剩产能矛盾。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