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浦东芳甸路的某个商业广场的B2楼美食城里,有这么一家卖肉夹馍的西安小吃店,店主是几个年轻人,看上去象大学生,店里的墙上赫然高悬着乔布斯的画像和其名言“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店中一位青年在案板前无精打采地切着肉,两位在收银,还有几位没有穿制服的青年闲着在刷手机,如果有一位摄影记者能拍下这反讽的一幕,也许可以上创业家杂志的封面。
这家店让我联想起以前有过个“西少爷”的肉夹馍创业项目,想来这些小伙子一定是受了它的启发和激励,可是清淡的生意正在消磨他们的创业热情,他们还能撑多久?与此同时,街上还有成千上万的沙县小吃、兰州拉面,他们难道不也是在创业?
从这个案例里,我想引出两个问题。问题一:大学生创业就比普通人高人一等吗?问题二:为了迎合投资人追求风口而选择自己不擅长的创业方向会成功吗?
在浙江的农村里,几十年来都有这样的传统,如果自己的孩子没有考上大学,就给他一点钱跟村里的熟人或者亲戚一起出去学做生意,一般都是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的市场里做批发零售的贸易,等到经验成熟了就自立门户,娶个媳妇做帮手一起做生意,这种创业的精神已经刻在浙江人的骨子里了,这算不算全民创业?是不是比所谓的互联网创业有高低之分?
几年前土人曾经参加过一个知名投资人Z搞的项目融资路演会,感触颇深。天使大佬Z坐在高堂之上,仿佛是古代的皇帝在开早朝,几十名创业者在下面排着队,每个人到他们面前讲几分钟介绍自己的项目,大佬或问几个尖刻的问题,如:“腾讯如果做你这个方向怎么办?”之类的经典问题,或者直接说“下一个!”,创业者们仿佛是等待秋后处斩的罪犯,为占用了大佬的时间惴惴不安,面有惭色灰溜溜地下台而去,还要强颜欢笑地说:“谢谢老师!”一个晚上几十个项目,不知道有没有创业者真的拿到了钱,但那种屈辱感是我毕生难忘的。
创业是一种流行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我熟知的游戏行业领域,这种现象尤其普遍,经常某个公司的主程和美工,拿着公司的代码和资源,出去找到钱,就出来创业了,如果失败了,就大不了再找个公司上班去,如果成功了,他们手下的程序员和主美们也会干和他们一样的事情,周而复始,循环不尽。所以游戏公司做到一定规模,就会遇到人员瓶颈的天花板,盛大九城触控金山,没有一家公司没有遇到这种局面的困扰。
其他领域也好不到哪里去,BAT里的中层,不要说高层了,经常要经受外界的诱惑:某某同事拿到一笔投资创业了,某某已经B轮了,某某快要上市了。对于在知名互联网公司做到核心高层的人来说,只要他们愿意出来,拿个千万级天使融资是非常容易的,因为投资方是看出身和背景的,他们的成功概率可比屌丝高多了。
屌丝创业者最愤愤不平的也在于此。最常见的言论是:“凭什么某某某啥也没有,凭概念就拿了几千万?”其实拿到钱的毕竟是凤毛麟角的幸运儿,大部分创业者都还是在底层挣扎的苦逼。我想劝这些创业者的是,为什么你不去BAT修修内功,混个中层,等到手上有足够的资源和经验积累,再出来创业,那样融资非常容易,项目也更容易成功啊!何必急于求成,欲速而不达呢?
我认识一个创业者,他本身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工程师,但是短板也很明显,产品、销售统统不懂,由于他曾在一家著名公司负责过某个大项目,所以就出来创业,拿天使融资非常容易,但是做起来后就遇到了太多问题,从自信满满到逐渐失去信心,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可是投资人已经不相信他了,于是他把大量时间花在找投资上,大量参加各种会议,想要结识更多的投资人,项目也变成了迎合投资人,今天时髦什么就说什么,明天流行什么故事就讲什么故事。我的这位朋友在创业中迷失了自己,理智的投资人都已经看到过太多太多的案例,很容易辨别出创业者的状态,如果创业者连自己都失去了,凭什么让别人相信自己能成功?
我的这位创业者朋友,是得了融资的神经病,他已经分不清创业和融资,哪个才是目的,哪个只是手段?我想媒体要在这里负很大的责任,对于各种创业项目的报道,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创业项目融资成为了创业成功的标志,大家谈论的都是谁拿了A轮,谁拿了C轮,好像这代表了创业者的成功,没人关心拿了钱之后他们的项目得到了什么提升,还有多少项目是拿了大堆的融资关门歇业的,总之拿到融资就是赢家。于是乎各种拿融资的神话成为创业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什么马云在洗手间5分钟搞定孙正义,小米天使融资就拿到几千万美金,对于媒体来说他们也只是知道一些皮毛,谁又知道每桩交易背后又有多么复杂的利益纠葛?
吾友搞了一家创业孵化器,土人曾有幸观摩了他们搞的创业者活动,令我大开眼界,让我以为走错了会场。只见台上有位大师念念有词,仿佛如同80年代的带功报告,下面的创业者们纷纷做出各种反应来配合,时而慷慨激昂,时而痛哭流涕,最后还来了一段群体操,让我错以为来到了居民大妈广场或者美发连锁店。最后土人大惊失色,赶紧逃离了会场,以免受到群体性癔症感染。
毛主席说过,精神力量比核武器还要厉害,土人想想也是,需要多么强大的鸡血武器,才能让年轻的创业者们无怨无悔,每周工作72个小时不知疲倦,如同当年的铁人王进喜,只有强烈的创业梦想和激情,才能支撑他们继续走下去。中国窝在创业咖啡馆、创业园区、民居里的年轻创业者,不知有多少,如果没有坚强的信念支撑,他们很难走得很远。所以土人理解了这一切,总理的万众创业,媒体的煽风点火,大佬们的添油加醋,还有创业园区的一片苦心。只是作为创业者,最重要的还是不要迷失自己,最终能陪你走下去的还是你自己。
结束这篇文章之前,土人最后总结几个观点,不喜勿喷:
融到资不代表成功;
盲目追逐风口会迷失自我;
创业没有高低贵贱;
别为了融资而创业,除非你是为了洗钱;
别相信投资人对你的评头论足,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在讲什么;
找个大公司历练再出来创业;
创业不成功是正常的,大部分人都会失败;
别与其他创业者攀比,你不会知道别人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