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们所艳羡的公司辞职,到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初创企业,这样的职业生涯转变不仅需要极大的勇气,更需要对行业未来趋势有十足的把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这样的从大企业中走出来的“探路者”越来越多。本期《新锐》关注的正是这样一群有着全新理念和梦想的“新锐人群”。
张礼明:在线教育是趋势
在英语培训行业,张礼明这个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自从2000年加入华尔街英语之后,张礼明从校长升任副总经理,他不仅创立了华尔街英语第一家培训中心,更是创造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模式。业界评价张礼明是英语培训行业的奠基者,以至于后来很多企业都是华尔街模式的模仿者。
然而,就是这样一名“教父级”的人物,最近却从高大上的华尔街英语辞职,扎身互联网行业开始重新创业了。近日,张礼明亮相在线英语教育平台51Talk(无忧英语)新闻发布会的现场,而他的最新身份也变成了51Talk的联合创始人。
从海归到校长
张礼明是一个资深的教育工作者。从上海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张礼明曾在上海大学任教过一段时间。后来,张礼明从事过外贸行业,之后又前往英国读了2年MBA。
2000年,张礼明回国加入华尔街英语,负责其在上海的筹建工作,并担任上海第一家培训中心的校长,由此正式完成了从海归到校长的身份转变。
创业初期总是充满着艰辛。当时,国内英语培训行业方兴未艾,英语培训机构供不应求。张礼明始终记得,自己的培训中心开业的第一天,就接到了1040个电话,“让我们差点崩溃”。
而2003年的那场“非典”差点毁了张礼明的事业梦想。当时,学生老师纷纷请假,教室里空空荡荡。张礼明带领公司员工,以“每个学员一台手提电脑”和“电话外教课”的创新授课方式,熬过了这一危机。
张礼明回忆道,“当时电脑远远不如现在普及,我们将课程体系安装到每一台电脑中,学员只要交押金,就可以把手提电脑带回家听课。”在经历这场的战役后,张礼明和他的团队将SOP的体系完善并建立,复制到新的中心运作。2006年,张礼明被正式聘任为华尔街英语华东区总经理,在他的事业中迈出坚实的一步。
“我有一个梦想”
作为传统英语培训的中坚力量和代表级人物,为何张礼明又选择在此时加入互联网行业呢?面对这个外界最为关心的问题,张礼明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动情地叙述了自己的梦想。
张礼明回忆了自己最初踏足教育行业的原因。他说,在中国,大多数人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学了很多年的英语,但是却没有对话的能力。而在张礼明看来,一家英语培训公司能做到的最有影响力的事情就是让更多的人掌握一门语言,并拥有与世界对话的能力。
张礼明将这一目标看作身为一名教育行业的普通工作者的根本使命。“不是每个人都会出国,但是至少对话世界的权利不应该只是由少数精英拥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
张礼明先生表示,他的愿景是使51Talk成为中国最大的、最富有成效的英语教育互联网平台,让“哑巴英语”这个词在中国成为历史。
在张礼明的畅想中,51Talk并不仅仅是一个在线英语培训平台,更是一家为中国消费者带来全球视野的教育服务提供商。“我们提供的不仅是语言的学习,还会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互联网是未来
张礼明的再次创业,在英语培训行业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全行业最顶尖的精英人才开始向互联网流动时,这意味着传统英语培训行业正在大幅度地向在线英语培训行业转变。互联网教育的时代真的来临了。
事实上,在国内互联网教育并非新鲜事物。只不过,此前的大部分在线教育产品大都只是把线下的课程录成视频或音频放到线上,并未真正根据互联网的特性重新设计课程内容和交互细节,与其说是在线教育,不如说更像远程授课,效果难以保证。
而在张礼明的设想中,作为一家真正地互联网企业,在线教育应该更多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帮助学生学习。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张礼明就谈到了如何利用大数据更好地帮助学生匹配合适的教师。
“我们会给老师做各种标签,比如年龄、喜好、去过的国家等等,如果学生和老师的兴趣相投,那么学起来就更有趣味。”张礼明介绍说,除此之外学生们还可以对老师进行主观的评价,比如老师的发音如何,平时几点开课等。而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就可以匹配老师与学生,或者老师与课程。张礼明强调,这些都是线下没有办法实现的。
“只有在线上通过这样的技术手段才能够更多地实现匹配,而这才是线上的学习体系最终将能够获得更多人青睐的原因。”张礼明说。
王岳:众筹开创咖
本报记者 唐逸如
6月2日,由一群上海交通大学校友发起的创业咖啡—“源咖啡”正式落户上海慧谷高科技创业中心,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为了这场发布会,源咖啡团队代表、发起人王岳已经筹备了近一个月。当天下午,一场暴雨突袭上海,闷热的天气往往容易令人心烦意乱,而布置现场的工作人员也议论纷纷。在这样嘈杂的环境中,王岳却丝毫不为所动,他一遍遍准备着演讲时用的幻灯片。
王岳是上海交通大学法律系99届的毕业生。毕业之后,王岳曾在律所工作,后来投身互联网行业,曾任PPS网络电视副总裁。如今王岳进入早期投资行业成为了一名投资人。
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深知创业者的不易。王岳形容创业者好比独自走在沙漠里寻找绿洲,“我们需要水、需要装备,但我们更需要同行者”。
而在这群“远征军”中,王岳惊喜地发现了许多交大的校友们。怀着对母校的感情,王岳创立了“源咖啡”。这个命名源自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校训“饮水思源”。顾名思义,这家咖啡馆正是由交大校友众筹而建立的创业平台—这是一群交大合伙人的创业故事。
缘起校园
在最近这一波的创业大潮中,除了创客们,专注早期创业项目的投资人是另一群最忙碌的人。他们要抢在别的投资人之前发现好项目,拼的就是眼力还有速度。在如此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下,为何王岳还有“心思”再创业呢?
“其实就是凭借着自己对母校的热爱吧”,王岳如此描述自己创立“源咖啡”的初衷。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自己在工作中发现很多校友都在进行创业或是投资的工作。但是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的状态,没有形成一个创业的圈子。
凭借多年的互联网投资经验,王岳深知“圈子”对于创业者的重要性。“创业者每天面对无数的不确定性,都要自己负责。如果没有一个圈子帮助他、影响他的话,我觉得创业者是很容易放弃的。”王岳说。
然而,上海的城市特点又与北京不同。王岳说,上海是一个比较白领的城市,很难形成像北京那样颇具“江湖气”的互联网圈子。“如果上海真的有一个圈子的话,那么更可能存在于高校校友之间。而作为交大的校友,我也希望这个圈子能诞生在交大。”
于是从去年10月开始,王岳开始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他尝试以交大校友创业投资俱乐部的形式整合这些资源,提供“创业人脉圈”。当前俱乐部的创业投资、投资、联合会三大微信群会员已超过700人,其中创业与拟创业者占70%以上。
从线上到线下
然而随着微信群内人数的上涨,王岳也逐渐发现了这一方式的弊端,由此萌生了做线下“创咖”的想法。
“但凡一个微信群的人数超过100人,你会发现自己认识不了其中的几个人,线下大家还是陌生人。”王岳说,如果创业者真的想进行深入的交流,产生一些思想的共鸣甚至一些具体的合作,“那么还是要在线下进行”。
王岳的想法很快得到了校友们的支持。于是,在经过了前期的调研之后,王岳正式创立“源咖啡”。
而在咖啡馆的具体选址上,王岳也颇动了一番心思。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自己在前期考察中发现但凡做得比较成功的创咖,都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周围两公里内有1万个搞IT的人;第二是创咖的地点能够覆盖全市。”
而在上海,满足第一个条件的地点包括张江、五角场和徐汇等地。其中,又以徐汇的地理位置最优。最终,王岳选择将咖啡馆的地址设立在徐汇区乐山路的慧谷高科技创业中心内。
王岳表示,源咖啡在为创业者、投资人提供直面空间的同时,还为入孵企业提供办公场所。“交大科技园与慧谷创业中心的合作,将为源咖啡带来后续孵化空间支持以及各项配套的软、硬件服务。”
资源效益最大化
作为一名资深的投资人,王岳其实并不缺乏资金。但在创立源咖啡的过程中,王岳却采用了众筹的模式。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目前源咖啡共有32位发起人。其中毕业时间最长的校友是1989年入读交大的飞马旅创始人杨振宇,而年龄最小的发起人甚至才毕业一年。
王岳介绍说,目前源咖啡的发起人来自各行各业,其行业背景涵盖了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互联网金融等重点行业。而在8月源咖啡正式营业之前,这份名单还会有所扩充。
在王岳的设想中,源咖啡未来每天都会举办不同的活动,包括沙龙、分享会、论坛等。甚至会对某一个企业进行专门的辅导。“比如某个企业存在问题,我们找到这个行业的专家,提供一个义务的咨询。”王岳说。
王岳表示,与其他创咖只专注于单一行业相比,源咖啡的目标更为广泛: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互联网金融三大板块既涵盖了科技创新的主体部分,又能够促进三大领域的创业者相互合作,并逐步吸纳非交大创业者入孵,以其综合特色做到资源的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