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潘石屹就“互联网+”的主题进行了“不同时代的创业者”分享,并给创业者提出一些告诫。他认为,这是最好的创业年代,但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者观察问题的角度不能太窄,同时,应把盈利放在第一位,互联网一定要与实体经济结合起来。如果结合不起来,那是非常可怕的。
以下是他的演讲节选: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创业分三步,第一步是刚刚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民,创业的冲动就是吃饱饭,冒着包产到户以及各种各样的风险,他们真正解决了中国的吃饭问题,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好多闪光点。
当中国人吃饱饭之后什么都缺,穿的也缺,用的也缺,房子更缺了,第二批创业者就是我们开发商。在过去的15~20年间,使中国人的居住条件得到很大的变化。我一直在冷静观察着中国房屋居住质量的变革,改革开放初是人均住房面积7.4平方米,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的房子。到到现在已经人均城镇住房面积接近40平方米了,而且这些房子的质量和五年前、十年前比的话,质量大大提高了,我觉得这里面还是有房地产开发商的功劳。
今天要创业,我觉得这个创业是跟以前任何一次创业,和历史上任何一次变化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后面有一个成熟的互联网的技术。
这个互联网的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就是整个社会成本大幅度的降低,使这个社会的效率大幅度的提高。我记得有一个经济学家写过一本书,就是社会资源组织得好不好,就看这个国家的人能不能吃上香蕉。因为香蕉的运输,如果时间太长了就坏掉了,现在中国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都可以吃到香蕉了,因为运输香蕉的效率到幅度提高了。
一个全新社会秩序到来,这个全新的秩序到底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呢?你可以在互联网上看到一些雏形,平等的,网络状的,不像过去金字塔一样,把整个社会都给割裂开来,而这个变化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
现在是最好的创业年代,比包产到户时期,比我们做房地产时期的创业都要伟大。当然,这个背后到底有多深的道理,这个社会到底朝什么方向变化? 不知道,可能是一个很深的奥秘,通过互联网充分的表现出来。
最后我想跟大家讲在创业的过程中,观察问题的角度,作为一个企业家观察问题的角度不能太窄,不能局限一个企业。聚焦的时候还要有历史的角度,要有社会的角度,这样解不开的难题可能就被解开了。有很多人就是因为看得太窄,要有更大的视野,这个非常重要。
我给自己定一个任务,要向互联网企业学习。我一个月去10家企业拜访,拜访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担心,有可能是我年纪大了,互联网企业不关注具体的盈利问题,很多互联网的企业家都租我的办公室,去年年底的时候见面的时候都问业绩怎么样,结果我问的时候,他们给的答案都是快盈利了。那就是还没有盈利呀,所以非常的可怕。
无论是创业也好,作为企业家也好,还是应该把盈利放在第一位,要有盈利能力。如果没有盈利能力的时候,你这个商业模式可能是错的。这是我作为传统企业家来看新兴企业家的一个体会。
我大概看了一百多家互联网企业,我认为80%的是一个概念空空转,互联网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技术,但是一定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要跟实体经济能够结合起来,如果结合不起来的话,那是非常可怕的。
我想衡量的标准就是三个,看一个企业,商业模式能不能成功,第一个是看能不能让成本降低;第二,能不能让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三,能不能让闲置的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当这三个问题做好了之后,剩下就是派生出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