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移动阅读:敢不敢一起赚钱?

2013-01-30 09:160

  [导读]互联网企业抢滩移动互联网的过程中,在移动阅读领域的尝试从未停止。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移动阅读领域巨大的需求和市场。

  互联网企业抢滩移动互联网的过程中,在移动阅读领域的尝试从未停止。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移动阅读领域巨大的需求和市场。目前行业内对这一领域的尝试模式大致分两类。一类是Flipboard、Zaker、鲜果等信息聚合类应用,用户通过订阅自己喜欢的信息源,打造自己的个性化阅读空间。另一类是豆瓣阅读、多看、字节社等推正版电子书城。这两种模式一种把自己做成了杂志,一种做成了书店。前者继承了PC上RSS应用的特点,离钱较远,另一种开书店直接向用户收费,商业模式更加清晰,但是门槛较高。

  个性化阅读与数字出版分道扬镳

  Flipboard大火给国内企业燃起不小的希望,像鲜果、Zaker一样的第三方平台目前做的除了把应用做的更吸引人,深耕用户,熬到竞争对手退出好还没有更好的出路。

  数字出版领域最像亚马逊的是多看,通过推出多看已经拥有了iOS、Android、Kindle几乎全平台的客户端。其模仿亚马逊从事数字出版开始卖书也顺风顺水。除了平台化更好的第三方,这个领域还有竞争力的是内容提供商。盛大自己有内容,云中书城,对于在盛大文学上看付费看小说的人来说仍然无可替代。走小众圈子的豆瓣也把商业化提上日程,推出豆瓣阅读后开始有不少人尝试在上面出版电子读物,收入即在眼前。

  个性化阅读的内容更轻,可能等车的几分钟一篇文章就读完了。目前的数字出版领域至少是上万字的书籍。更轻的内容造就了更低的门槛,让用户付费不容易,书籍一类的内容才让用户觉得有付费的价值。这也就是梁公军所说离钱较远,清水衙门所在。

  内容提供者:进入门槛高

  韩寒去年推出了自己的独立应用“一个”,凭借着在青年用户中的极大号召力,做的风生水起,目前的收入模式主要是软件启动的时候首屏的广告。推出一个自己的APP对于更多内容提供者来说门槛实在太高。独立媒体人程苓峰(微博)开始在自己的微信公共帐号里寻求商业化道路,在每天文章末尾的广告中以一天一万元的价格出卖。即使是对于影响力大的公众人物也只敢尝试广告模式,不敢向用户收费,一是用户不习惯付费,再就是内容流出太轻易。2012年底在豆瓣阅读上火的《论文艺女青年如何培养女王气场》以每本1.99元的价格出售,作者丁小云自称一个咸鸭蛋的价格,十天收入稿费2500元,随后惨遭网友在豆瓣小组手打输入电子版公开“分享”。

  在付费与免费的博弈上纸媒们也有自己的套路。《三联生活周刊》一方面提供免费的内容精选,一方面与纸媒同步推出原貌版,内容完整,iPad原貌版158元一年,应用的质量却备受吐槽。

  个性化阅读应用:内容面临同质化

  做个性化阅读的目前想要通过广告活下去不容易,加入的广告必然影响用户阅读体验。各家产品功能差不多、内容也差不多,对用户来说迁移成本简直太低了。

  目前客户端获取内容的方式是把别人的内容直接抓取过来,不涉及合作,不会显示内容提供者的广告,也不会导去流量。一心只顾自己做大,做来做去更像是Google Reader的移动版,除了有深耕的勇气和决心也需要做点合作和变革。

  不妨做个平台 一起赚钱

  既然做应用的内容面临同质化,有内容的想进入门槛如此高。两方面为何不考虑做个合作。

  除了同类应用,几家门户的新闻客户端也在朝着这个方向靠。张朝阳看到自家新闻客户端的做得不错,拿出来当作战略来抓。新闻客户端里除了自己门户的内容外也加入了订阅,丰富内容的同时避免同质化。搜狐的战略是开放客户端,自己做平台让其他媒体入驻,可以自行放广告和收费订阅。搜狐的意思像是,微信不喜欢媒体,那就把你的公共平台搬到我这来吧。

  搜狐赚钱的思路是正确的,用户一定不能忍受众多媒体一家一个APP放在自己的手机里,做一个平台级的“杂志”才是正道。当内容提供者愿意进入这个平台,广告也好收费也罢,自己决定。向订户发布的内容不是直接抓取由提供者自己编辑,打造统一的广告展示平台,实现收入分成。等形成了高质量的轻量级数字出版平台时,影响力便不可小觑了。

  (责任编辑:leonlee07)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1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