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涨得“头皮发麻”
受原材料成本影响最大的家电品类非空调莫属,在一台空调的总体成本中,生产成本甚至超过了50%。谈到原材料的涨价速度,一位厂商用“头皮发麻”来形容:“有色金属这两年一直在拼命涨,铜价从过去的3万元/吨已经飙升到现在的7万元/吨,这让空调的成本至少上涨了30%!”除了铜,在冰箱、洗衣机这些白色家电中常用的塑料和钢板的价格也一路飙升,成本压力与日俱增。
之所以原材料的涨价还没有立即体现在售价上,主要原因是厂家对原材料通常都是提前进行期货采购,“到生产出成品通常有个3个月-半年的周期”。但其他成本的上涨却已经让厂家感到“刀刀见血”。美的空调产品销售总经理罗艳军向笔者透露:“人力、仓储、运输等这些附加成本至少上涨了30%。特别是空调这类特殊产品还需要大量送货、安装人员,成本压力就更为明显。”而西门子上海分公司营销经理戴丽君也以展台人工为例为笔者算了一笔账:“前年请一个人是80元,去年涨到100元,今年如果低于140元根本别想请到人!”
摒牢价格咬牙不涨
既然成本压力这样巨大,为何家电价格却不见明显变化?几位厂家纷纷笑言:“我们都在‘死扛’!”由于中国家电业的竞争太过激烈,而且“价格战”一直是不变的主旋律,所以谁都不敢轻言涨价,各方面成本上涨的部分基本都由厂家自己“吃进”。“虽然销售额每年都在增加,但利润率却一年不如一年,今年就更薄了。”这是业内共同的看法。
事实上,空调在8月份开始新冷年后,虽然老款产品价格没有变化,但是新品的价格已经开始慢慢上调。一位知名空调品牌的产品经理告诉笔者:“成本上涨超过30%,但是我们怕消费者接受不了,只能分阶段调价,现在平均涨了10%-20%左右,即使这样我们也基本没利润可赚。如果碰到搞促销,那完全就是在亏钱卖!”
规避涨价路有三条
话虽如此,但是想要规避成本过高的风险,家电厂家基本都认为只有三条路可走。一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薄利多销”。主张此看法的首属美的。美的集团10年来的销售已经突破了1000亿,是“规模制胜”的典型,也是维持行业价格不涨的主要力量。而大企业这样坚持走自己的路,也注定让那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承受不住成本压力而“无路可走”。
二是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减少原材料成本在价格中的占比。换句话说,就是提高高端产品的占比。三洋洗衣机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刘伟红就对笔者表示,越是低端的产品越依赖原材料,利润率也就越低。而像变频洗衣机这样的高端产品,不仅性能突出,而且卖的是技术而不是“塑料+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