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大小:0.18M
呕吐毒素对猪禽的危害:呕吐毒素对猪的危害是损害肠道、骨髓、脾脏,出现呕吐,采食量降低,容易遭到细菌的二次感染。对家禽造成的影响是侵害消化道、腺胃及肠道,采食量下降、甚至拒食,产蛋率降低。
呕吐毒素主体成分为DON(deoxynivalenol,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粉红镰刀菌、雪腐镰刀菌等镰刀菌产生。另外,头孢菌属、漆班菌属、木霉属等的菌株都可产生该毒素。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共有150多种,是一类强有力免疫抑制剂,所引起典型症状是采食量降低,所以这类毒素又叫饲料拒食毒素。呕吐毒素(DON)是其中最重要一种毒素,主要来自镰刀菌属(Fusarium),尤其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和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由于它可以引起猪的呕吐,故又名呕吐毒素(vomitoxin,VT)。
该毒素最早于1970年在日本香川县的一次赤霉病大麦中毒的病毒中发现,1972年,由日本的Morooka等首次从赤霉病大麦中分离,Yoshizawa等阐明了这种新的真菌毒素的结构,并将其命名为4-deoxynivalenol(DON)。1973年Vesonder等在美国从被镰刀菌污染的玉米中分离出了同样的化学物质,因为该种物质可以引起猪产生呕吐症状,故命名为呕吐毒素,并相继发现可以在赤霉病大麦、被镰刀菌污染的玉米中分离出该物质。呕吐毒素是食品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通常在欧洲及北美发现的3种毒素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15-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由于它们具有很高的细胞毒素及免疫抑制性质,因此,对人类及动物的健康构成了威胁,特别是对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影响。根据DON的剂量和暴露时间不同可引起免疫抑制或免疫刺激。当人摄入了被DON污染的食物后,会导致厌食、呕吐、腹泻、发烧、站立不稳、反应迟钝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损害造血系统造成死亡。由于中国传统饮食习惯中粮谷比例大大高于西方,使得呕吐毒素的危害更为突出。1998年,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评价报告中,呕吐毒素被列为3类致癌物。欧盟要求呕吐毒素要小于1.0mg/kg;中国饲料要求低于1ppm。
呕吐毒素污染分布
有调查显示,中国饲料和原料霉菌毒素污染超标的比例为60%~70%,其中呕吐毒素的超标比例接近70%,在被检的玉米、麸皮和DDGS样品中呕吐毒素的检出率均高达90%以上,分别为92.9%、92.3%和100%。豆粕的检出率较低为54.5%。麸皮和豆粕中呕吐毒素未见超标,其平均含量分别为0.44mg/kg和0.05mg/kg,属于轻度污染。玉米中呕吐毒素的超标率为57.1%,毒素平均含量为1.01mg/kg,其最高含量为2.13mg/kg,属于中度污染。DDGS中呕吐毒素的超标率为88.2%,毒素平均含量为1.36mg/kg,最低含量为0.85mg/kg,最高含量为1.72mg/kg,属于中度污染。玉米和DDGS中呕吐毒素的平均含量极显著高于麸皮和豆粕(P<0.01),DDGS中呕吐毒素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玉米(P<0.05),麸皮中呕吐毒素的平均含量极显著高于豆粕(P<0.01)。被检配合饲料中呕吐毒素的检出率为97.4%,仔猪料、中猪料、妊娠母猪料和哺乳母猪料的检出率高达100%。其中,乳猪料呕吐毒素未见超标,其平均含量为0.28mg/kg,显著低于其他种类全价料(P<0.05),属于轻度污染。仔猪料、中猪料、大猪料、妊娠母猪料和哺乳母猪料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4.3%、14.3%、22.2%、10.0%和23.1%,其最高含量分别为2.31、1.14、1.44、1.45mg/kg和1.52mg/kg,属于中度污染。